西瓜吊着长,增产又增收
大场镇解锁吊蔓立体种植新模式,“空中西瓜”托起乡村振兴“甜日子”

▲在大场镇胜水龙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西瓜种植基地,西瓜吊在半空中生长。(大场镇供图)
□本报记者 徐丽
盛夏时节,爽甜多汁的西瓜占据水果市场的“C位”。在西海岸新区大场镇,胜水龙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吊蔓立体种植模式,让西瓜告别了传统的爬地生长,被“吊”在了半空中。由于光照均匀、通风良好,“空中西瓜”凭借皮薄、脆甜、汁水多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依托西瓜产业,大场镇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整合特色项目,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画卷上书写“甜蜜故事”。
立体种植
喜见“空中瓜廊”好“丰”景
走进胜水龙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西瓜种植基地,清甜的瓜香扑鼻而来。进入大棚,一幅新奇的景象映入眼帘:一条条瓜蔓沿着精心搭建的支架蜿蜒向上生长,每一根都生机勃勃。瓜蔓尽头,一颗颗个头均匀、形状圆润的西瓜,被特制的网兜稳稳托住,错落有致地悬挂在藤蔓上,远远望去,仿佛一道“空中瓜廊”,让人不禁感叹现代农业的神奇。
合作社负责人杨治香介绍说:“这种吊蔓立体种植模式不光看着新奇,也有实打实的好处。以往传统的种植模式,西瓜藤蔓贴地蔓延,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透气性差。现在采用吊蔓立体种植模式,西瓜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透气性也更好。就好比人们住房子,空间开阔、采光通风好,身体自然更健康。西瓜也是如此,光照均匀充足,光合作用更充分,积累的糖分就更多,口感也更脆爽、汁水更充盈,甜度能轻松突破12度。而且西瓜个头适中,契合当下精致、优质的消费需求。”
仔细观察大棚内的支架,有的采用经济实惠的竹竿搭配尼龙绳,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小规模种植户;有的则是镀锌钢管结合钢丝网,虽然前期投入稍大,但耐用性强,能使用5年以上,是不少种植大户的选择。而在一些更为先进的区域,还配备了物联网温控支架,能自动调节光照角度,让西瓜时刻处于最佳生长环境,这在大型农场中尤为常见。再看那托住西瓜的网兜,具有良好的弹性,能随着西瓜的膨大自动延展,稳稳地承托住果实,保障其安全生长。
匠心浇灌
甜蜜背后的精细耕耘
“空中西瓜”的甜蜜绝非偶然,从种植到采收,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农人的匠心与汗水。
不同生长阶段,西瓜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各异。育苗期,工作人员要精准控制水分,确保土壤湿度适宜,既不能太干影响幼苗生长,也不能太湿导致根部腐烂。施肥时,更是要严格按照比例调配氮、磷、钾等肥料,为西瓜生长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例如在伸蔓期,需适当增加氮肥,促进藤蔓生长;到了开花结果期,则要提高磷钾肥的比例,助力果实膨大与糖分积累。
授粉环节同样关键。由于是立体种植,无法像传统种植那样依靠自然风力和昆虫授粉,100%需要人工操作。每天上午8时-10时,是授粉的黄金时间。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摘下雄花,轻轻对准雌花的柱头轻点3次,动作既要精准又要轻柔,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授粉效果。授粉完成后,还要进行疏果,选择主蔓第15-20节位的雌花留瓜,一株仅保留1-2个,以保证养分集中供应,让每一个留下的西瓜都能茁壮成长。
为确保每一颗西瓜都能以最佳口感和风味抵达消费者手中,基地采用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授粉当天,工作人员会在藤蔓上挂上不同颜色的标签,通过颜色变化和日期记录,精准标记授粉日期。这样,等到西瓜成熟时,便能依据标签实现“按日索骥”的精准采摘,解决消费者“买到生瓜蛋子或过熟瓜”的担忧。
产业蝶变
绘就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据了解,采用吊蔓立体种植后,土地利用率提高了近一倍,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大幅增长。原本一亩地只能产出几千斤西瓜,现在产量突破万斤,且优质瓜的比例增加,市场售价也水涨船高。
品质的提升和模式的创新,带来的影响远超想象。基地独特的“空中瓜廊”景观,已然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他们穿梭在瓜廊之间,一边惊叹于西瓜“挂”在半空的新奇景象,一边体验着采摘的乐趣。游客们的到来,不仅拓宽了西瓜的销售渠道,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周边农家乐生意火爆,特色农产品购销两旺,村民们种植的蔬菜、养殖的家禽等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
胜水龙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实践,只是大场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进一步放大“甜蜜经济”效应,大场镇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在种植基地周边修建宽敞的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打造干净整洁的休息区,配备遮阳伞、桌椅等设施,供游客休息品尝西瓜。同时,大场镇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整合万亩樱花种植区、南辛庄精品草莓采摘园等特色项目,推出多条乡村旅游线路,将“空中瓜廊”与其他农业观光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实现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随着“吃瓜季”的到来,这些甜度高、卖相佳、科技含量足的“空中吊瓜”不仅是消暑佳品,更是助农增收的“致富果”,成为大场镇特色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从“地上爬”到“空中挂”,小小的西瓜承载着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一幅产业兴旺、科技助力、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生动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