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街道打造“幸福黄岛·Young光公益学堂”暑期公益托管班,让家长安心上班、让孩子快乐成长
爱心“小托管”托起“大民生”

▲孩子们在晨光园商圈党建阵地公益托管班学写毛笔字。

▲在幸福小镇托管点,大学生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做科学实验。
□文/图本报记者 丁霞
进入暑假,“孩子去哪儿”成为双职工父母面临的一大难题。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为小”服务落地见效,今年暑期,西海岸新区黄岛街道组织55名返乡大学生,精心打造2025年“幸福黄岛·Young光公益学堂”暑期公益托管班,在晨光园商圈党建阵地、幸福小镇、骊山路社区小殷经合社等设置11处公益托管点,吸引辖区240余名儿童报名参与。暑期公益托管班不仅实现了让家长安心上班、让孩子快乐成长,也在助力社区治理、人才回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益托管全域覆盖,有效破解带娃难题
7月15日上午,在黄岛街道晨光园商圈党建阵地的暑期公益托管班,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毛笔字。
“我家老大10岁了,老二还很小,需要人照顾。得知街道在晨光园商圈党建阵地开办了暑期公益托管班,而且离我家很近,我就第一时间把老大送来了,这样我就有更多时间照顾老二了。希望街道以后每年都能开办暑期公益托管班,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受益。”学生家长刘丽告诉记者。
据了解,黄岛街道党工委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布局,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晨光园商圈党建阵地、集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地建立11处公益托管点,实现全域覆盖。其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公益托管点辐射周边1公里内的居民家庭;晨光园商圈党建阵地的公益托管点紧邻商场、快递站点,专门为外卖员、快递员、商场职工等群体的子女提供托管服务;集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的公益托管点主要为货车司机等群体解决带娃难题。11个点位像一张细密的网,将有带娃需求的家庭牢牢“兜住”,实现了让家长安心上班、让孩子快乐成长。
“服务不仅要‘近’,更要体现党组织的‘暖’。”黄岛街道党建办负责人崔晓丽介绍,每个公益托管点都配备了两名社区工作人员,每日开展3次安全巡查,并配备应急药箱、消防器材等物资,全力守护学生安全。
多元课程助力成长,点亮孩子缤纷假期
“街道组建专业的托管团队,邀请中小学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招募55名返乡大学生担任助教。同时,制定《学堂运营手册》,规范教学管理、安全保障等6项标准。”黄岛街道团工委书记韩笑告诉记者,街道把突出思想引领与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在课程设置上精心打磨,既涵盖学业辅导、阅读等基础课程,同时增设科普实验、手工制作、趣味运动等8类拓展性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据介绍,黄岛街道暑期公益托管班课程设置兼顾动静结合。上午,孩子们在老师的辅导下,巩固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下午,孩子们在手工课上用黏土捏出“我的家乡”,在绘画课上用画笔勾勒海边的晚霞,在传统文化体验课上跟着老师探索二十四节气的奥秘……
此外,黄岛街道还引入消防、急救等专业力量,把枯燥说教转变为沉浸式体验。孩子们在模拟火场中学习逃生技巧,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学习包扎伤口、心肺复苏,通过趣味游戏牢记交通规则与防溺水知识。每一次演练、每一次实操,都在无声地锤炼着孩子们的“安全本能”,让安全意识深植于心。
“孩子在这里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交到朋友,让我们在工作时安心多了。”外卖骑手樊庆成高兴地告诉记者。
建立跟踪关怀机制,温暖大学生志愿者
“大家看,这就是泡泡龙实验的操作步骤,接下来想参加实验的同学请举手……”在幸福小镇托管点,滨海学院学生李佳其正在教孩子们做实验。
“我主要教孩子们关于汉字起源的相关内容,周一至周五上课。”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刘北宁告诉记者。
在“幸福黄岛·Young光公益学堂”,像李佳其、刘北宁这样积极响应街道号召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共有55名,他们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加入到助教队伍中,用所学所长充实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黄岛街道也为他们建立了长效的跟踪关怀机制。在公益托管班开办期间,街道党工委定期组织交流座谈,深入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观摩优质企业等服务。同时,对表现突出者,优先推荐到辖区企业实习,并纳入青年人才库进行跟踪培养。“我们希望他们不仅是‘付出者’,更是‘收获者’,让服务家乡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崔晓丽表示。
办好民生实事
擦亮幸福底色
“幸福黄岛·Young光公益学堂”除了解决居民暑假带娃难题,还在助力社区治理、人才回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助力社区治理方面,公益学堂成为激活基层治理的“催化剂”。托管点设在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让这些空间从“办公场地”变成了“民生驿站”,居民因孩子托管频繁走进党群服务中心,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多了,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也高了。高岛路社区就因此带动了5名家长志愿者加入到社区巡逻队伍中。“孩子在社区受照顾,我们也想为社区出份力”成为不少家长的共识,这种“服务换信任、信任促参与”的良性循环,让社区真正成为凝聚人心的“大家庭”。
在助力人才回引方面,“青年带少年”模式正催生“反哺家乡”的新动能。据了解,前期参与志愿服务的返乡大学生中,已有8人通过街道搭建的平台与辖区企业达成就业意向,12人表示毕业后愿意回家乡工作。下一步,黄岛街道将成立“Young光青年联盟”,吸纳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辖区企业青年职工加入,围绕社区治理、文化传承等主题开展常态化活动,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青春活力。
在助力文化传承方面,公益托管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学习二十四节气有关知识、古诗词,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扎根孩子心中。有家长发现,孩子回家后会主动给爷爷奶奶讲“小暑为什么要吃新米”,还会背诵十几首唐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比课本教育更具感染力。黄岛街道计划将孩子们的手工作品、绘画集结成册,在社区文化墙进行展示,让这些稚嫩的作品成为增进亲子感情的纽带。
“幸福黄岛·Young光公益学堂”不仅缓解了家长暑期“带娃难”的问题,更生动诠释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温度。未来,街道将继续从“细”处着手、在“实”处发力,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辖区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