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李玲扎根三尺讲台25年

匠心育得繁花开


  从教25年,李玲(中)深受学生尊敬与爱戴。(新区第一高级中学供图)
  □本报记者 丁一

  “教师是我选择的职业,也是我热爱的职业。对我来说,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遇,我随时准备迎接挑战。”从教25年,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李玲始终以这样的信念扎根三尺讲台,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书写着一段段充满温度与智慧的教育故事。
  破局“问题班”>> 用耐心与爱心“静待花开”
  2017年,李玲迎来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担任高三班主任的经历,接手的却是一个“烫手山芋”——40余人的班级里“问题学生”不少,而且在年级考核中,该班排名倒数第一。
  张同学是班里最棘手的个案:他沉迷游戏,成绩垫底,在学校时鲜少与人沟通。对此,李玲主动找张同学聊天,从爱好到烦恼,逐一交流,渐渐打开了他的心扉。有一天,李玲在张同学宿舍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素描,不禁赞叹:“画得真好!”此时,张同学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是我画的”。
  李玲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张同学走艺考路,并鼓励其他同学在吃饭、上体育课时多与他互动。渐渐地,张同学变得开朗起来,成绩也有了大幅提升,最终赴国外学习美术。
  面对班级在年级中“排名垫底”的现实,李玲没有灰心。她带领学生逐科分析问题,定下小目标:先超越年级排名倒数第二的班级。两个月后,目标达成。“咱们再往前挪一名”……就这样,学生们不再焦虑排名,而是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成绩。当年高考,这个曾是“倒数第一”的班级,有5人超一本线100多分,37人达一本线。
  工作中,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时刻牵动着李玲的心,有感情困惑的、和父母沟通不畅的、存在学习障碍的……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开导措施。多年的从教经历让李玲深知:转变学生思想、更好地管理班级,要用同理心和耐心“静待花开”。
  这份耐心与爱心,家长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一位家长回忆,某个暴雨天,李玲自掏腰包冒雨去食堂买了一百个包子和十张大饼带回教室,只为不让学生们在出门买饭时淋湿衣服和鞋子。家委会了解情况后想把钱转给她,她却笑着推辞:“请孩子们吃饭,我开心着呢!”
  执掌“创新班”>> 用智慧激活学生成长内驱力
  2018年送走高三班后,李玲又接下了一项新挑战:担任高三五班(创新班)的班主任。
  她创新实施了新的教学策略,推出“进击梦想”擂台赛:按学科成绩将学生分成6个组,每组8人左右,彼此成绩水平相近。小组内开展PK,考试第一进两格,二、三名进一格,后几名原地不动;达最高级可升组并获奖励。
  “让80分的学生追100分的学生会有点难度,但追同组90分的学生,他们就容易有信心。”李玲说。擂台赛让学生看清了自己的强弱科,也让老师精准捕捉到了问题:若有学生多次停滞,便及时介入。随后,她又推出“个人挑战书”“学科挑战赛”,让学生们在竞争中保持学习热情,同时在互助中共同进步。
  李玲还善用同伴力量:搞“师徒结对”,让尖优生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当小老师,实现“教者有所获,学者有所进”;让同桌互提建议、找优点,在互评中共同进步。这些举措让班级面貌焕然一新。高考时,李玲所带的班级有3名学生的成绩跻身青岛市前十,全区前五名均出自该班。
  李玲的教学智慧,在学生心态引导上更显功力。2025届毕业生丁睿孜在连续经历期末、一模失利后,变得不自信且消沉。李玲直言:“有知识漏洞不补,反倒在情绪中消耗自己,是傻子才会干的事。”一番话点醒了丁睿孜,她很快调整心态,找回良好学习状态,并在今年高考中考进全省前50名。在给李玲的感谢信中,丁睿孜写道:“您好像比我自己更相信我。”
  育时代新人>> 坚守初心托举孩子美好未来
  每天早上6时到校,晚上11时后离校。很多人觉得当班主任辛苦,李玲却甘之如饴:“一抬头,周围都是你爱的人,做的都是有价值的事,我感到幸福满满。”
  一直以来,李玲给自己的定位是“服务者”:她与任课教师统一思想、分工补位,借学校平台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为此,即便高三的学习生活十分紧张,李玲也没有让学生困在书本里:她组织学生通过跳绳、拔河等强健体魄,通过参与合唱、配音等活动张扬青春个性,通过参加课本剧、英语角、研学课堂拓展视野,通过参加奥赛培训、聆听专家报告提升自我……在李玲的教导下,学生在学科奥赛、外语素养大赛等比赛中屡获省级乃至全国大奖。
  在李玲心中,教育不只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培养“全面发展、心怀家国”的人。因此,她带领学生观看国产动画巨制《哪吒之魔童闹海》,借“我命由我不由天”开主题班会;结合春晚上的跳舞机器人让学生感受中国科技的崛起,增强民族自豪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两年,李玲所带的班级走出10名清北生,几乎全员考入双一流高校。学生们还大都选择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立志投身国家基础学科建设。
  “这些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要跟上他们的脚步,托起他们的未来。”从教25年,李玲仍以“新人”自居,因为“每届学生都是新的,每天的问题都是新的”。她始终敬畏自己的职业,用温柔而坚定的爱,让班级成为温暖和谐的沃土,助力学生们在青春的道路上绽放独特光芒,实现全面发展与成长。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