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卫街道通过创新就业场景、丰富岗位供给、技能培训赋能、优化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稳就业托起“稳稳的幸福”

□本报记者 祁璟
日前,青岛市人社局公布2025年第一批30个市级创业型特色街区评选结果,灵山卫街道再传喜讯——继东方影都风情街、星光岛星海湾路商业街、“齐鲁之间”生活村后,东街市场、鑫都汇美食街成功入选。至此,该街道已有5个街区获评市级创业型特色街区,这既是激发辖区经济活力的关键突破,也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实践。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脉搏。近年来,灵山卫街道通过创新就业场景、丰富岗位供给、技能培训赋能、优化就业服务,让“好就业”“就好业”“稳就业”的实绩转化为千家万户“稳幸福”的基石,真正实现民生所盼与发展所需同频共振。
>>场景创新<<
特色街区成梦想“孵化器”
在东街市场,海鲜摊主邱杰正在整理她的摊位,各式各样的海鲜吸引不少顾客驻足挑选。“2020年,我和合作伙伴在东街市场开设了这个海鲜摊位。当时为了支持我们创业,市场还为我们减免了一部分租金。”邱杰对记者说,“这几年,灵山卫的文旅产业发展得很快,来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跟着蒸蒸日上,希望以后的生意更加红火。”
邱杰的故事是灵山卫街道创业就业群体的一个缩影,街道在打造东街市场特色街区的过程中精准施策,通过一系列治理举措,不仅激活了地摊经济的“一池春水”,也让城市烟火气在规范有序的空间里焕发出持久生机。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拓宽民生保障新路径,灵山卫街道融合产业特色、完善配套服务,将特色街区打造成承载梦想的“孵化器”——既为创业者提供低门槛、高适配的成长土壤,也让求职者在家门口就能匹配岗位、实现价值。通过多业态的有机结合、多维度的场景创新,让影视IP与文旅消费、夜间消费与青年社交、味觉冲击与文化体验、民生改善与便民服务、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等多种元素融合,拓宽了就业创业的“承载面”,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创业生态圈,以“小场所”撬动“大就业”、用“新载体”托举“稳民生”,成为基层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协同并进的有力注脚,真正实现“街街有特色、人人有机会”的民生愿景。
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东方影都风情街,依托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外景地,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为特色,集聚餐饮酒吧、影视培训、高端服装定制等50余家商铺。以海岛夜经济为主线的星光岛星海湾路商业街,突出“海岛酒吧街+星级酒店群”主力业态,推出全市首个常态化运营的后备箱精品市集,吸引60余名青年创业者。为高校联动创业服务的康大鑫都汇美食街,专设大学生创业摊位,为青岛黄海学院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同步划分文创区、非遗体验区,引入螺钿工艺等本土文化项目。聚焦优化民生服务的青岛东街市场,是灵山卫街道老城区唯一的星级农贸市场,经营品类覆盖瓜果、蔬菜、海产品等全品类民生食品,带动200余人就业,年成交量约6000万元,成为服务半径2.5公里、覆盖2.2万人口的现代化民生服务枢纽。位于毛家山的“齐鲁之间”生活村以展现乡村文化生活为主题,融合了乡村旅游、传统文化传播及休闲体验等元素,近50家特色商户半数由创业青年开办,涵盖茶修、餐饮、音乐、剧场、文创手作等多元业态板块。
>>平台创新<<
助推“家门口”高质量就业
5月21日,灵山卫街道围绕“我的好邻居——就享乐业”品牌,将“职卫您来 月月有约”招聘市集延伸至校园,组织215家用人单位积极参与青岛黄海学院2025年上半年校园双选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9054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300余人次。其中,特邀辖区内影视、文旅等特色领域的优质企业,提供大量影视摄影与制作、文旅运营等特色岗位,为街道“影都卫”影视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此次校园双选会是灵山卫街道扩大就业服务半径、推动重点群体就业的重要实践。今年,街道积极探索“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常态化服务机制,构建起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就业服务体系。线上,开设“卫诚办”人社服务微信公众号,设置“职卫云聘”专栏,举办妇女节、物业“职”通车等线上专场招聘会,累计提供适配岗位300余个。线下,通过绘制“就业需求图谱”,针对不同群体特点,精准组织开展大学生、宝妈等11场专场招聘会,并创新采用商圈、文旅、社区等全场景招聘模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今年以来,街道累计举办招聘活动19场,吸引企业489家次,提供岗位5760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58人。
为持续做好促就业、稳就业工作,灵山卫街道建立街道、社区、合作社三级政策宣传体系,通过“云驿站”线上平台,以及星光岛社区、东方影都社区、华山社区三家社区的“就享家”乐业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求职创业、劳动维权、技能提升、政策宣传等一站式就业服务,通过建立461家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和3787名居民求职培训需求台账,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服务。精准推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建立2116名失业人员“一对一”就业帮扶台账,实现“12333”式服务率达100%,有效降低失业人员存量。今年以来,街道已办理失业登记2603人,发放失业金6050人次、1198万余元。街道还聚焦“四精服务”(即精准摸排,掌握人员底数;精确分类,合理设置岗位;精心培训,增强履职能力;精细管理,规范公益岗队伍),全力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累计帮助446名生活困难群众通过城乡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
>>服务创新<<
四维联动全方位保障就业
为了给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创业保障,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灵山卫街道以“政策激励+技能赋能+金融破题+服务护航”四维联动模式,全面推进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灵山卫街道以技能培训赋能就业创业,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开设短视频制作、AI绘画等特色课程,累计培训520余人次。特别是针对数字标注员这一新兴职业,举办“AI·卫青年 数智未来——数字标注员技能培训”,有效提升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能力,为辖区数字经济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为切实减轻创业者和就业者负担,灵山卫街道联合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举办“喵小创贷你创业”“西创赢——创业金融对接服务沙龙”等主题活动5场,为300余名企业群众宣讲新区就业创业政策。同时,搭建政企银沟通平台,举办企业家座谈会,为70余家企业详细介绍减税降费、金融支撑、投资融资等惠企政策,将企业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政府的“服务清单”。今年上半年,街道为69家企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73.8万元,发放灵活就业保险补贴2386人次、117.32万元,创业补贴到位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造安全规范的创业就业环境,全力护航夜经济蓬勃发展,灵山卫街道还全面升级街区基础设施,整合执法、社区等力量开展联合巡防,聚力打造“安全夜市”“整洁夜市”。
灵山卫街道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仅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多元化就业创业机会,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