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从非遗美食“网红村”到市级创业型特色街区,六汪镇塔桥村全羊产业链越拉越长

一碗羊汤熬出乡村振兴“新滋味”


  六汪镇塔桥村因“全羊宴”闻名遐迩。(六汪镇供图)

左  江家辉展示自家农家宴使用的新鲜羊肉。□记者 梁玉鹏 摄 右  “南院全羊”老板郭占斌正在打理院子。□记者 梁玉鹏 摄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胶河岸边,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塔桥村已飘出阵阵羊汤香气。这个仅有310户人家的小村庄,近日迎来好消息:塔桥村特色全羊美食文旅体验街区获评2025年第一批青岛市创业型特色街区。这个从西汉时期就以宰羊为业的村庄,如今已成为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的“网红村”,塔桥村用一碗汤、一只羊、一条街,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匠心传承>>
一碗汤熬出“非遗密码”

  “来啦,快进屋里坐。”7月17日中午,西海岸新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栾炳刚正在自家店里忙着招呼前来品尝全羊宴的客人,“平均下来,店里一天能接待百人左右。”这家拥有8个包间和2张散台的农家宴,午餐时段前来品尝羊肉的食客络绎不绝。“我们村的全羊宴很有名气,哪里来的客人都有。”栾炳刚说,塔桥全羊是当地特色名吃,不仅在西海岸新区广受欢迎,更吸引了青岛周边的潍坊、日照、烟台甚至济南等地的食客专程开车前来品尝。作为塔桥全羊非遗传承人,栾炳刚手中这一锅传承百年的老汤,正是塔桥村入选创业街区的“文化密码”。
  栾炳刚掀开一口铁锅的盖子,只见卤熏羊排、清炖羊腩、羊杂汤依次排开:“从西汉祝兹侯国时期起,村民就琢磨着把羊肉做出花样。上世纪80年代,卢秀涛老人用整羊大锅烹制,意外成就了全羊宴雏形。”2018年,塔桥全羊入选区级非遗;2023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成为西海岸美食名片。
  贾家全羊农家宴的当家人贾宇和丈夫江家辉都是“90后”,贾宇之前曾外出务工,后来回到家乡,跟着母亲从零开始学做全羊宴。2024年,在父母的支持下,贾宇和江家辉开始接手生意。为扩大农家宴知名度,近年来,夫妻俩尝试拍摄短视频记录全羊宴制作过程,吸引年轻食客。“现在已经成为‘网红店’了,除了本地顾客,还有不少客人从胶州、高密等地来我们这里吃羊肉。”贾宇表示,他们经营农家宴的目标很明确: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改良菜品、扩大规模,让更多人能吃到塔桥全羊。
  这锅传承百年的老汤,不仅熬制出舌尖上的非遗美味,更成为撬动乡村产业升级的关键支点。
农文旅融合>>
一只羊撬动全产业链

  塔桥村因全羊宴而“香”名远播,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不仅为乡村带来了人气,更带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塔桥村已发展全羊宴等乡村餐饮十余家,每年接待食客10余万人次,年销售额1500余万元,现已形成年产值2000万元的集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该村40%的村民从事与羊有关的产业。
  依托塔桥全羊,六汪镇走出了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振兴之路。投资5000万元打造集美食、民宿、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塔桥乡村部落”;举办“祝兹文旅节”等活动,每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农家宴收入突破3000万元。同时,该镇挖掘祝兹汉文化、陶瓷文化,建设龙庵陶瓷博物馆、蓝莓产业园,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秋丰收、冬进补”的四季旅游格局。
  2024年,全区首个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祝兹乡韵”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落户六汪镇。推进区深挖祝兹汉文化、塔桥全羊美食文化,盘活闲置资产,建成祝兹陶瓷工坊、民宿、农家宴等功能场所,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位于核心区的塔桥村先后获评“全省景区化村庄”“青岛市手造乡土名村”等荣誉称号。
  从单一的餐饮到全链条发展,塔桥村用一只羊做活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做优服务>>
一条街激活创业动能

  “我是被塔桥兴旺的产业吸引,才选择留下来创业。”“南院全羊”老板郭占斌在品尝塔桥全羊后毅然决定转行,从建筑业转行到了餐饮业。他租下三亩地,打造了集餐饮、民宿于一体的“南院全羊”。郭占斌说,最开始自己连刀都不会用,如今,已能在十分钟内独自完成整羊分割。为掌握卤熏羊肉工艺,他反复试验,光是调料配比就调整了上百次。他制作的熏羊排沿用先煮后熏的古法,肉质香嫩不膻,现在成了店里的招牌菜。
  “在优化创业服务方面,我们通过便民服务站窗口为办事群众答疑解惑、提供指导;组织开展创业人员培训,通过提升创业人员能力,帮他们提高创业成功率;牵头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帮助创业者快速学习创业知识;帮助有场地租赁需求的创业者在辖区内找到办公场地;协助需要贷款的创业人员办理创业贷款。”六汪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丁钦胜介绍,六汪镇还不断完善塔桥配套设施建设,在街景美化、灯光亮化、街道绿化、休闲空间、店招立面等方面统一规划设计,增强商业街区的休闲和游憩功能,配备有特色的沿街座椅、自动售货机、旅游咨询点、旅游交通标识等配套设施。街道的立面、店面、店招装饰,均与街区的建筑风貌、商品文化元素相协调。
  产业链的延伸让塔桥村有了坚实的产业根基,而创业活力的迸发,则让这条特色街区真正“活”了起来。从外来创业者到本地村民,越来越多人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业舞台。
  从宰羊古村到创业街区,塔桥村的蜕变印证了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要激活内生动力。当千年羊汤遇上现代文旅,当传统手艺插上创业翅膀,塔桥村不仅熬出了舌尖上的美味,更熬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滋味”。随着创业型特色街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必将成为新区乡村振兴的耀眼明珠。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