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音为“7”待,所以凤凰

凤凰之声大剧院七周年庆启幕,打造文化创新与城市生活融合的文化聚合体


  七年发展,凤凰之声大剧院已成为青岛的一座文化地标。
  □本报记者 谭宁 李宛遥

  7月22日晚,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七周年庆典启幕。
  七年来,位于西海岸新区金沙滩畔的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已深深融入城市的文艺肌理。这里上演过700余场中外经典演出,多元艺术形式在此交织绽放。这是一座一直在为青岛贡献魅力增量的剧院,却又不仅仅是一座剧院。它丰富艺术呈现,也打造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它推进交流互鉴,也跨界联动多样场景,串起长长消费链条,“剧院+”效应不断显现;它以专业呈现经典,也用创新为年轻一代打造表达与体验的新主场,让文艺的触角持续舒展。

  创新
  凤凰Live造音场打造最具张力舞台
  “不能一直在市场后面追赶,而要到观众和市场之前去引领。”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总经理马蓉表示。谈起凤凰之声最大的亮点,马蓉告诉记者:“如果是前几年,我会说是专业,而今年我一定会告诉大家另一个词,就是‘创新’。”来到演艺厅,马蓉说,如今这里已经有了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名字——凤凰Live造音场。
  凤凰Live造音场是剧院最具张力的演出核心,总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中心圆舞台支持升降与旋转功能,大剧院据此在国内首创了“主舞台+T台+圆形升降舞台”的演出模式,具备极强的舞美表现力,适合多种演出形态。此外,高清LED大屏幕提升了视觉享受,全景声系统加持了整体氛围,沉浸感拉满。
  凤凰live造音场既可用于站立式潮流演出,也可转换为座席演出场景。“这个场地可容纳约3000至5000人,在国内极少有这种标准的livehouse场地,不仅仅是观众,艺人、经纪公司也非常看好这里。”马蓉说。
  无论是高能说唱现场、综艺节目收官,还是电音节、演唱会、品牌年会等,凤凰Live造音场都能稳稳“接住”。前不久,腾讯游戏“无畏契约”第四届全国总决赛在此举行,为期3天的比赛吸引了近5000名“瓦友”现场观赛。值得一提的是,大剧院还在外场空间设置了观赛大屏与互动区域,通过内外联动打造专属于“瓦友”的派对。

  跨界
  联动周边商业生态丰富文旅体验
  聚焦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7年来,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持续为西海岸新区、青岛乃至山东地区的观众带来涵盖各年龄段受众群体、雅俗共赏且种类丰富的顶级文艺作品,将诸多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化大餐带到观众身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潍坊、烟台等青岛邻市观众也加入了观剧大军。
  “退休前我是上海各大剧院的常客,如今只要凤凰之声大剧院有演出,我基本上都会来看。在这里,除了可以看到高品质的演出,还可以到金沙滩游玩。”一位潍坊观众表示。
  观剧之外,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带来跨界新“玩法”。“今年我们整合大剧院主要文旅资源,联动周边商业生态,推出多项优惠。”马蓉介绍,今年剧院会员不仅可享演出、文创代金券等常规优惠,更可以到演出后台探班,与明星艺人近距离接触。大剧院与周边商家联合推出“吃住玩”优惠套餐,年轻人可以享受SPEEDONE卡丁车、藏马航空飞行营地全年折扣,家庭游客可以在沐海度假民宿凭卡打折。
  “我们两个人买了两张观演票,加上吃、喝以及住一晚海景民宿,凭折扣省了几百元钱呢。”从青岛主城区来西海岸新区过周末的张敏说,“第一次来大剧院是来参加凤凰音乐节,如今这里好吃好玩的越来越多,更加有品质了。”

  焕新
  从演出空间蜕变成为文化聚合体
  据悉,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在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前逐步完成了场景焕新,以“艺术+生活”双线融合的方式,为啤酒节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
  七周年庆期间,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将联动多个艺术团体、品牌商户及本地青年创作者,带来舞台演出、水上乐园、电音派对、民谣音乐夜、沙滩酒吧、啤酒花园、非遗手作市集等活动。剧院空间将不再局限于看一场演出,而是延伸为市民游客互动共享的节日场域。
  大剧院特别引进的青岛首个海边玻璃水滑道——“天空之境”,全长近500米,拥有28米的垂直落差。借助水力加速,游客可以在滑行过程中体验从云端滑落的快感。除此之外,沙滩酒吧区域以啤酒、音乐和海风为主角,搭建起可供小聚微醺的微型舞台与户外座位区,举办DJ派对与live演出等活动;啤酒花园联动本地精酿、特色小吃,以市集形式设点;非遗市集邀请多位青岛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人驻场,现场展示糖画、扎染、贝雕等传统技艺,并融入青岛地方民俗特色,形成“可观可玩可买”的城市漫游式集市体验。
  “七年来,我们见证了观众结构的转变、城市节奏的更新,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也从一个演出空间,成长为文化创新与城市生活融合的文化聚合体。七周年是总结,更是出发,我们希望用这一系列开放活动,把‘艺术+生活’真正落地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日常。”马蓉表示。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