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以项目招引落地夯实发展根基、科技人才培育激发创新活力、厚植营商沃土激活产业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维发力”塑强现代农业新优势


  ▲万马高端装备产业项目产能加速释放。

  ▲中禾沃园蓝莓育种研发中心工作人员观察蓝莓幼苗。(现代农业示范区供图)
  □本报记者 祁璟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
  今年以来,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锚定“品质农高区”建设目标,以“项目落地年”行动为抓手,乘势而上、攻坚突破、示范引领,以项目招引落地夯实发展根基,以科技人才培育激发创新活力,以厚植营商沃土激活产业生态,通过“三维发力”不断塑强农业新质生产力,书写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生动答卷。

  坚持项目为王
  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万马高端装备产业项目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卷卷电缆在自动包装机上裹上防护膜,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据了解,该项目从2024年9月底投产以来,到今年6月底已实现产值近12亿元。
  今年以来,现代农业示范区以“项目落地年”为工作主线,统筹西海岸新区西部八个镇街,联动五大招商部门和三大国企,多措并举进行招商引资专项攻坚。聚焦现代农业、种业、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用好配套干部抓项目、工作专班保落地、督查考核等机制,项目招引建设成绩斐然:签约中电农创、柯基体育等重点项目10个,新开工清原生物育种中心等重点项目7个,竣工万泰海光伏发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引进海洋缆绳制造、初心铸魂教育科技等一批新项目,储备中化数字农业、曦新能源等产业项目21个。扎实推进“131”工程,完成健力源中央厨房项目标准地供地,提报50亿元大项目1个,加快推进清原种业二期等4个重点项目,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系列重点项目落地扎根,有效助力区域产业提档升级。万马高端装备产业项目新调试投产中压生产线,率先开放国内领先的辐照产线,单线年支持100余家中小企业技术升级,新增9万公里高端线缆产能;清原种业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举办“全国2025高产高油大豆品种培育工作推进会”,旗下“清田”系列大豆多个品种被评为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玉米种子实现我国向阿根廷出口“零突破”,获批建设山东省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紫斐蓝莓汁入选青岛“网红农品”;农高产业综合体边建设、边招商,首期落户全国一乡一品种业振兴展示中心、中禾沃园蓝莓育种研发中心、“四链”融合种业联合实验室等项目。
  高质量项目建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上半年,现代农业示范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56.7%;限上批发业销售额65.13亿元,增速17.2%,完成全年目标的101%;零售业销售额2253万元,同比增长29.2%;信租科居文服务业营业收入4834万元,完成全年目标的82%,经济运行重点指标稳中提质。

  建强人才队伍
  打造种业科技发展强引擎
  作为首批入驻青岛国际种业创新园的产业项目,中禾沃园蓝莓育种研发中心目前已成功培育出5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在山东、云南、新疆等地建立标准化蓝莓示范基地8000余亩,年产优质蓝莓种苗300万株。今年上半年,该中心蓝莓种苗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这一亮眼成绩,是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人才作为科技发展强引擎的生动体现。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要建设一流的种业科创园区,必须厚植人才沃土,激发创新活力。
  今年以来,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青岛国际种业创新园,加强与工委组织部、区招才中心合作,积极对接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大连大学等院所、高校,制定专门承接方案,加强招才引智。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未来农业创新中心、青岛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基地达成合作意向,争取引入高层次人才、研究员、博士等各类人才600人以上,带来大豆、花生、未来农业、智慧农机等多个领域的科技资源;成功引进国内顶尖蓝莓育种企业和专家团队,启动建设大连大学(青岛)蓝莓新品种科技示范园;未米生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项目入驻青岛国际种业创新园。
  与此同时,现代农业示范区会同工委组织部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清原集团、瑞滋集团等单位、企业的种业高层次人才和省市区有关负责人80余人开展合作共建活动,成立全国首个种业人才协会,组建种业人才创新联合体,发布《国内种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探索打造国内首个种业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推进种业领域“四链”融合,打造种业人才标准化高地。
  另外,为完善企业人才矩阵,现代农业示范区突出企业用人主体地位,常态化走访种业重点企业,围绕企业引才育才共性问题、堵点难点,制定人才“梯次化”引育方案,“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精准引进、培育人才。

  优化营商环境
  为企业发展厚植生态沃土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土壤。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化推广“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审批模式,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服务保障,对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指导,全程帮办代办,加快项目落地开工、竣工投产,助推项目释放更大产能;推行党建指导员和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双员联动”机制,开展“走近企业家 共赴新征程”企业走访活动,建立完善干部联系企业负责制度和工作台账,今年以来,已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配套、审批等问题100余个;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零安全事故为工作目标,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为破除土地“紧缺”“沉睡”的现实困境,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内部挖潜、嫁接项目、导入产业,高效盘活3宗低效用地,引进喜屋食品、海洋缆绳制造、海晟新能源、博莱德曼农光互补发电等项目,推动共晶新材料、现代农业科技、清原项目二期等项目按期开工建设,蹚出一条以“土地存量”换“发展增量”的新路子。
  下一步,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坚持“项目为王”,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陆海统筹新质农业发展引领区、现代种业创新驱动样板区、国际农业经贸合作示范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立在谈项目库、进度作战图,发挥金牌服务团队优势,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分管领导、一个服务专员、一套保障专班”的“四个一”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完善“1+5+8+3”联合招商机制,推进大招商、精引进、快落地。全力引进落地中电农创、中化玉米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喜屋食品、海洋缆绳、初心铸魂教育科技等项目建设,推进清原生物育种、健力源鲜食工厂项目建成投产,清原种子科学、清晰度(山东)国际会展、中禾沃园、田源餐饮等企业达限纳统。高标准办好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2025青岛国际种博会,出台市场化运营方案,提升参展、观展、地展“三展”水平,带动青岛种博会市场化、国际化、特色化“三化”品质提升。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