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校园里的灌木

□张怀全
  灌木虽没有乔木的挺拔身姿,却以贴近大地的姿态,在校园的角落织就一片热闹的景致,藏着说不尽的生机与意趣。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春日的校园,铁艺院墙成了蔷薇的舞台。饱满的花苞从锈蚀的铁栅间隙探出来,粉白、绯红、淡紫的花瓣层层叠叠,像被阳光吻过的绸缎,风一吹便簌簌摇晃,把香气揉进晨读的琅琅书声里。这三面花墙,成了校园里最温柔的风景,让每个寻常的春日,都浸着清甜的芬芳。
  月季与绣球是花坛里最执着的舞者。月季从春末便踮起脚尖,一茬茬花苞接力绽放,粉的如霞、红的似火、黄的像蜜,连带着花瓣边缘那点恰到好处的卷边,都像是精心熨烫过的裙摆;到了盛夏,绣球又接过花期的接力棒,圆滚滚的花球攒着千百朵小花,淡蓝如晴空、浅紫似烟霞,偶尔还有几簇渐变的粉白,像被阳光吻过的调色盘。学生们常提着水壶来照料它们,指尖拂过带刺的月季茎秆时会格外小心,修剪绣球残花时又忍不住惊叹花球的饱满——指尖与枝叶相触的瞬间,仿佛能摸到生命循环的脉搏。看新叶顶破芽苞,看残花化作养分,忽然就懂得了“呵护”二字的分量。
  惠德楼前的紫薇则是夏末里最热烈的存在。细碎的花瓣薄如蝉翼,红的浓烈、粉的娇俏,风一吹便簌簌落满青石小径,像铺了层落英织就的地毯。园艺师傅总说,紫薇的枝条“怕痒”,轻轻一挠便会整株微微颤动,这藏在枝叶间的小秘密,成了孩子们观察植物时的乐趣——他们会屏住呼吸轻触枝条,看满树繁花随之摇曳,仿佛听见了植物的低语,也悄悄记下了校园里那些不为人知的温柔。
  冬青与黄杨则更像沉默的造型师。它们的叶片小而厚实,四季常绿,任人修剪成各种模样:有的被修成齐整的绿篱,在花坛边缘围出一圈翡翠般的边框,让月季的绚烂有了沉稳的背景;有的被剪成浑圆的绿球,三三两两立在草坪上,像大地捧出的绿宝石;还有的被精心雕琢成小动物的形状,引得路过的孩童总要驻足辨认——“这只是小兔子!”“那只是小刺猬!”
  这些被赋予造型的灌木,在校园的边界与角落勾勒出清晰又柔和的线条,孩子们在奔跑时会下意识绕开它们,玩游戏时会把绿篱当作“城墙”。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对空间的感知、对美的认知,就在这日复一日地相处里慢慢生长。它们不争高、不喧哗,却用花期、用形态、用与师生的每一次相遇,把校园的角落变成了藏着惊喜的花园,让每一步行走都能撞见生命的美好。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