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琅琊嗨海季拉开帷幕,通过“美食引流、文化留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渔文旅融合,勾勒山海“富春山居图”

游客在琅琊镇的网红墙前打卡留影。

身着古装的演员为市民游客带来精彩表演。
□文/图 本报记者 徐丽
7月25日,第七届琅琊嗨海季在琅琊镇拉开帷幕,奏响了琅琊镇乡村振兴的新乐章。近年来,琅琊镇以创建“琅琊台”乡村振兴片区为契机,通过组织联建凝聚发展合力、文旅融合激活内生动力、村企联营共享发展红利,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文化赋能、产业支撑的特色振兴之路,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琅琊大地徐徐展开。
渔文旅深度融合
乡村共富辟新路
在第七届琅琊嗨海季开幕式上,琅琊镇与青岛海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签署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海投集团计划投资4200万元建设的琅琊渔港经济区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该项目涵盖琅琊渔港综合改造、海鲜集散批发交易市场、冷链仓储物流、“寻味琅琊”渔家风情大院等四大板块,预计可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00个,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我们通过加强与国企的合作,充分发挥国企在资源、人才、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渔、文、旅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模式,不断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琅琊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室主任陈曦表示。
本届嗨海季活动由作为“琅琊台”乡村振兴片区核心村的琅琊台村主办,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强村共富公司整合村内资源,与项目运营方签订保底分红协议,让村集体见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村内10家渔家宴业户承包了本届嗨海季长桌宴的菜品供应,让村民借助节庆活动享受到可观的发展红利。
此外,5个特色农产品展销区成为嗨海季活动现场观海市集上最热闹的打卡点。这些承载着琅琊记忆的农特产品,正从“小特产”逐步发展为带动村民增收的“大产业”。未来,琅琊镇将继续深挖特色农产品潜力,通过品牌化运营,让更多“土特产”变身“金招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驻村工作队创新实施的“向阳花开”项目,将琅琊台村的20亩闲置土地打造成向日葵花海景观,为村集体打开了增收路径。嗨海季期间,向日葵花海日均接待游客超500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消费显著提升,实现了土地增值、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环境提升的多赢局面。
三大宴席齐亮相
叫响琅琊美食IP
在第七届琅琊嗨海季开幕式上,“千秋祈福宴”“万福渔家宴”“中华琅琊宴”三大特色宴席的发布成为最大亮点。其中,作为“寻味琅琊 鲜享食光”创意融合美食活动的研发成果——“万福渔家宴”充分展现了琅琊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来的12道经典菜品,如琅琊八鲜荟、海三鲜捞饭等,既保留了琅琊渔家菜的原汁原味,又在食材搭配、烹饪工艺上进行了科学改良,在注重保留传统渔家菜灵魂的同时,提升了菜品的营养价值和呈现效果,让古老的渔家味道焕发崭新生机。
为进一步推动琅琊美食文化发展,本届嗨海季还特别推出了“寻味琅琊·鲜享时光”美食工匠评选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厨艺比赛,该评选活动着重考察参赛者对琅琊美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评选出的美食工匠将成为琅琊美食文化的“活态代言人”,参与后续开展的一系列美食推广活动。
“这三大特色宴席的发布,标志着琅琊美食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琅琊镇宣教文卫中心负责人尹晗昀表示,通过建立“文化挖掘-菜品研发-人才培训-品牌推广”的完整产业链,琅琊渔家美食正从地方特色向文旅IP转型升级。这一系列举措将带动商户营业额提升30%以上,同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琅琊镇将继续深化美食产业发展,将三大特色宴席纳入常态化供应体系,开发配套美食旅游线路,并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同时,还将定期举办美食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丰富琅琊美食文化内涵,让游客在品尝地道琅琊味道的同时,能通过专业、温情的餐饮服务,切身感受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温度,让美食成为展示地方魅力、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民宿升级树标杆
规范发展提质效
琅琊镇立足本土特色,将民宿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品质提升和产业融合等举措,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精品民宿。今年上半年,全镇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00万元,其中民宿产业贡献率超40%,成为拉动乡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琅琊镇针对“琅琊台”乡村振兴片区内120余家民宿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打出一套“培训+评比”的组合拳。组织骨干民宿业户赴淄博中郝峪、青州九龙峪等旅游先进地区取经;通过“民宿管家”培训计划,让200余名从业人员系统掌握了接待礼仪、文化讲解等专业技能。作为琅琊台村第一批“民宿爆改”的代表——海风情民宿的改造升级最具代表性:这家民宿既保留了传统渔家院落的风貌,又增设了海洋文化体验区和亲子游乐设施。这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改造模式,使其房价从200元/天跃升至380元/天。
此外,琅琊镇还创新建立“政府引导、协会主导、业户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在“琅琊台”乡村振兴片区内开展星级民宿评定工作,从硬件设施到服务质量设立46项具体指标,构建起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目前已完成120余家民宿的星级评定。作为示范点的王家台后自然村,民宿日接待能力达3000人次,带动就业200余人,成为全镇民宿业规范化发展的典范。
如今的琅琊民宿不再局限于住宿功能,而是通过“民宿+文化+体验”的多元模式,打造沉浸式旅游目的地。今年嗨海季期间,该镇的民宿配套业态收入占比达35%,辐射带动500余户村民增收。这种“主客共享、多方共赢”的发展模式,让民宿成为连接城乡、传承文化、促进共富的重要纽带。
全域振兴绘新篇
融合发展向未来
黄昏时分,记者在琅琊嗨海季活动现场发现,这里依然人流如织,欢声笑语不断。停车场内,来自江苏的自驾游游客陈明一边整理着购买的农产品,一边感慨道:“本来只是想带孩子来吃海鲜,结果被这里的文化‘圈粉’了。明天我们还要去徐福东渡遗址看看。”这种“美食引流、文化留客”的良性效应,正是琅琊镇推动渔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如今的“琅琊台”乡村振兴片区已构建起“渔业+文旅”双轮驱动的特色产业体系。渔业方面,拥有渔港码头4个,渔船210余艘,渔业产值12亿元,智慧渔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文旅方面,形成120余家特色民宿集群,引进旅拍社等20余家文旅产业经营主体,旅游品质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下一步,琅琊镇将借助“琅琊台”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契机,重点打造琅琊文化IP体系,让每一位居民都共享发展红利、每一道美食都讲述琅琊故事、每一间民宿都传递琅琊温度、每一位游客都记住琅琊风情。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从共富公司的创新实践到美食文化的深度挖掘,从民宿经济的提质升级到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琅琊镇正以党建为笔、文化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书写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