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家镇街双拥展览馆启用暨红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大场镇举行
传承双拥薪火,展现鱼水深情

大场镇双拥展览馆内展品丰富,全方位展示了双拥共建工作成果。
□文/图 本报记者 徐丽
7月29日,大场镇双拥展览馆建成启用暨红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这座全市首家镇街双拥展览馆,不仅是大场镇双拥历史的“立体教科书”,更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军地情谊的重要平台,为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再添红色地标。
>>凝聚众力<<
匠心打造双拥展馆
大场镇,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承载着厚重的双拥历史。从“胜水首捷”“决战凤凰庄”等经典战役,到“陈毅子弟兵团”“大场支前运粮队”的英勇事迹,军民一心、拥军支前的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犹如陈酿的美酒,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醇厚,历久弥新。
为进一步弘扬双拥精神,搭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坚固阵地,在新区工委组织部、区人民武装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精心指导与社会各界全力支持下,大场镇与驻区部队携手打造双拥展览馆。筹备期间,军地工作人员查阅海量历史资料,反复向专家和群众征求意见,多次实地走访,深入挖掘镇域双拥历史资源。经过不懈努力,一座集党史教育、国防教育、双拥成果展示、优良传统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馆落成,成为大场镇双拥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四大篇章<<
展现双拥光辉历程
大场镇双拥展览馆面积约300平方米,内部布局精巧,分为四个篇章,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娓娓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双拥故事。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板块,奠定了展览馆的主题基调,彰显了双拥工作的核心内涵。“红色沃土鱼水情长”板块,再现军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热血岁月。“拥军小镇再续新篇”板块,展示了大场镇在新时代双拥工作中的创新举措与发展成果。“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板块,彰显军地携手、共创美好明天的坚定决心。
展馆内的村庄搬迁展区,记录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面对村庄的搬迁任务,大场镇党委将党支部建在搬迁现场,党员先锋队勇挑重担,人民群众心系国防,最终实现整体搬迁。大营村原党支部书记赵均远,曾带领大场运粮队为孟良崮战役支前保障。他那句“为了部队建设,不给补偿俺也搬”,道出了广大村民群众的共同心声。这段党群同心支持国防事业的故事,成为大场镇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
>>展品丰富<<
见证峥嵘革命岁月
展馆内展品丰富多样,每件都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各类军功章、纪念章,是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荣誉象征;革命英烈生前使用过的物品仿佛留存着他们的体温与气息;拥军支前的奖状、报刊、老物件及“光荣人家”牌匾,生动展现了军民团结一心的热烈场景。此外,野战食品、飞机模型、训练器材等展品,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军队建设与发展的历程。
这些展品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双拥共建工作的真实历程,诠释了大场镇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深情。大场村已故老复员军人宋金召的儿子宋洪强,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1954年中央慰问团慰问解放军纪念章后,毫不犹豫地将其捐赠给展览馆。他希望通过这件展品,让更多人铭记像父亲一样的革命前辈,传承他们的奉献精神,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鱼水深情<<
赓续传承双拥精神
开馆当日,驻区某部组织“军娃”夏令营的孩子们来到展馆参观。“军娃”们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每一块展板,身临其境了解大场镇双拥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光辉成就,深切感受军民鱼水深情。
一位“军娃”兴奋地说:“很开心能来参观,从革命前辈的光辉事迹中,我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后我要成为像爸爸一样的军人,传承爱国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
下一步,大场镇将以双拥展览馆建成启用和红色教育基地揭牌为契机,持续深化“红色教育+服务保障+军地融合”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不断探索双拥工作新路径,全力打造双拥工作品牌,凝聚军地各方力量,让双拥精神在大场这片红色土地上永远赓续传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