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一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

“质量强区”建设再添新动能


  新区企业为全球港口智能化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本报记者 王雪

  日前,由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验收。该项目的成功实践,既是西海岸新区标准化工作的重大突破,也是“质量强区”建设的生动体现。

  以“标准化”引领质量提升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以实施应用高标准推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构建全智能码头“数智一体化”算法平台,覆盖千种作业工况,研发效率提升60%;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装卸效率较传统码头提升30%,节省人力80%,最高效率达62.62自然箱/小时,13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新区质量”的硬实力,更通过技术输出到国内外多个港口,为全球港口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质量强区建设的标杆案例。

  “标准强区”“质量强区”双轮驱动

  标准化试点项目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方式,通过“试点探新路”的方式,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标准体系,实现对区域或组织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市场监管局深入实施“标准强区”和“质量强区”双战略,将标准化作为质量提升的基础引擎:
  以“标准化+”赋能为主线,深化标准试点矩阵建设,建立动态项目库,实施分级分类精准培育,指导海信视像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等111个项目完成建设,推荐40个项目申报2025年度省、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立项;
  同步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强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撑,以“标准链”耦合“产业链”,优化产业链质量生态,推动产业链企业在知识产权、标准、质量等方面协作。指导琅琊台集团以创新价值实现为核心导向,率先开展商标专利标准化试点,切实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和创新水平。

  标准化成果变为质量竞争优势

  截至目前,新区已形成“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增值”的良性循环。新区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达12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5项、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26项,覆盖人工智能、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等核心产业,标准化应用场景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奠定质量提升的“标准化”基础。
  以“质量强区”战略为引领,新区逐步构建起“质量+标准”双轮驱动新格局,发挥标准质量基础作用,高标准推进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促进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推动标准融入企业创新、产业发展全过程,以先进标准引领新区产业升级和品质提升。
  此次试点验收通过,标志着新区在“标准-质量-效益”协同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下一步,新区将持续深化“质量强区”战略,推动更多标准化成果转化为质量竞争优势。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