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用活“小资金”,撬动“大民生”

灵珠山街道加快推进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建设,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木厂口经合社党支部书记邓环富正在查看修好的河道。

  ▲柳南山村新修整的沥青路面整洁平整。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宏超
  
  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是推动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灵珠山街道,这一项目的实施如春风化雨,渗透到乡村各个角落,既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灵珠山街道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到5个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涵盖道路沥青罩面、河道改造整治、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等多个领域,总投资约243万元。其中,上级财政奖补资金200万元,分别分配给柳南山村、花林村各40万元,木厂口村55万元,独垛子村50万元,柳西村15万元,相关村集体配套投入约43万元,为各项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沥青新路畅民心,铺就乡村发展快车道

  道路沥青罩面项目是此次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财政奖补资金支持下,柳南山村和花林村已顺利完成规划道路的沥青罩面施工。“村里原来的水泥路用了近二十年,由于使用年限久、缺少专业养护,导致路面坑洼不平,破损严重,不仅影响村民出行,还存在安全隐患。”柳南山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薛见伦说,得益于财政奖补,村里用半个月时间修缮了约两公里道路。如今走进柳南山村,新铺的沥青路如深褐色绸带从村口蜿蜒延伸,路面平整又干净。“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的,稍不注意就容易绊倒,现在这条路修得多平整,走在上面心里都舒坦了。”村民薛增忠开心地说道。
  道路升级不仅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更给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柳南山经济合作社以种植芋头、大姜、板栗等农产品为主,还培育了樱桃、杏等果树。“我们的农产品都是绿色无公害的,村民通过电商平台、集市等方式售卖,丰收季还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薛见伦说,现在路修好了,农产品运输更方便了,村容村貌也显著提升,对发展乡村旅游、帮村民增收致富都有积极作用,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打基础。”薛见伦坦言,道路修缮带来的连锁效益正在逐步显现,让村民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谈及后续规划,薛见伦表示:“柳南山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村内大小道路多、路况复杂,目前还有不少路段亟待修缮。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财政奖补资金,一步步把剩下的道路都修平整,让这条乡村发展的‘快车道’越走越宽,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舒心、更红火。”

  河道焕新除隐患,实现环境民生双丰收

  木厂口村的河道曾是村民多年的“心头大患”。“过去这就是条‘麻烦河’,一到雨季就涨水,淹了庄稼不说,连村民家里都进水。”村民薛荣征说。
  木厂口村地处小珠山脚下,受地势影响,每逢雨季河道水量便急剧增加,加之长期缺乏资金进行系统治理,河道淤堵日益严重,导致河水频繁漫堤,河边挡土墙也多处坍塌,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今年,在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下,村里仅用一个月便完成了彻底整治:河道拓宽至近3米、深挖至2.5米,坍塌的挡土墙全部拆除重建,500米长的河床实现全面清淤疏浚,困扰村民多年的雨季河水漫堤问题被彻底解决。
  记者在现场看到,曾经淤塞的河道,如今完成了华丽蜕变。河道两岸绿树成荫,周边农田灌溉井然有序,曾经频繁积水的道路变得干爽整洁,村民房屋的地基也稳固如初,安全隐患彻底消除。
  “我们村紧邻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旅游旺季常有游客进村逛逛。”木厂口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邓环富说,这次河道治理不仅解决了安全和功能问题,更擦亮了乡村的生态底色,提升了村容村貌,给游客留下了良好印象,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景区周边环境改善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谈及下一步规划,邓环富表示,村内门球场已建成多年,是村民日常运动休闲的主要场所,但因长期风吹日晒、高频使用且缺乏维护,场地多处破损,村民都希望尽快修缮。“下一步,我们会积极争取下年度财政奖补资金,把门球场修缮好,为村民打造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邓环富说道。

  活动场所焕新颜,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

  记者在独垛子村东头新建的公共活动场所看到,这里的地面平整开阔,停车位规划有序,健身器材、垃圾分类收集房等设施一应俱全,路灯与安防监控设施完善,公共厕所干净整洁。“这地方真不错,地方大、能停车,器材新、有路灯和监控,还建了公厕,在这里活动既舒坦又安心。”村民王存贵笑着称赞道。
  独垛子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云桂介绍,村西头原有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虽然配备了健身器材,但缺乏停车位等公共服务设施,且周边来往车辆多,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村东头这片林地曾堆满垃圾杂草,村里通过合规利用,在此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场所,并将集贸市场迁至此地。今年在财政奖补资金支持下,仅用30天就完成了建设,让闲置土地焕发新生。“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争取财政奖补资金,用于停车位扩建、绿化及充电设施建设,还计划添置电动接驳车,为节假日来村的游客提供景区接送服务。”陈云桂表示,停车位对外合理收费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场所运维可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柳西村通过排水沟治理、旱厕改造、挡土墙建设等项目,实现了排水通畅、环境改善、安全提升的多重突破,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经过治理的排水沟彻底解决了雨季积水内涝问题;公共旱厕改造优化了乡村卫生环境与村民生活舒适度;道路和田地间的挡土墙则有效防止边坡坍塌,避免泥土石块阻断道路或损坏农田,同时可有效保护道路基础,延长使用寿命。
  从硬件升级到民生提质,灵珠山街道用活用好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资金,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这些民生工程不仅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更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真正实现“小资金”发挥“大作用”,在改善农村硬件设施的同时,让乡村更有温度,让民生福祉落地生根。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