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公证处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公证体系
公证上“云端”,服务“零距离”
□本报记者 李宛遥
“群众只要打开微信,找到‘黄岛公证处’公众号,通过‘在线申办’跳转服务,就能精准咨询公证事宜、在线办理业务,功能多多。”8月11日,黄岛公证处工作人员佐乃强一边操作手机,一边向记者展示着便捷的线上服务场景。
近年来,黄岛公证处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驱动服务升级,构建起“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智慧公证体系。如今,线上公证业务占比大幅提升,“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日常,公证服务正以更高效、更精准、更有温度的姿态,深度融入百姓生活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线上高效办
64个事项“上云”,效率提升看得见
走进黄岛公证处,曾经排队等候、纸质材料堆积的场景已悄然改变,取而代之的是“线上自主办理+线下高效对接”的融合服务模式。
近年来,黄岛公证处积极开展“互联网+公证”服务,让“公证云”平台成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群众无需到现场,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平台,就能在线咨询、预约、申请及上传材料。该项服务入驻平台以来,已累计服务群众和企业超2000人次,覆盖学历、学位、亲属关系、出生证明等64个公证事项。
效率的提升清晰体现在“时间账本”上。数据显示,数字化转型后,群众办事时间较之前缩短50%,满意度超98%。针对紧急需求,黄岛公证处还开通了“绿色通道”,实现公证事项快速受理、高效审批,最快出证时间压缩至2小时,较传统流程提速6倍以上。
智慧公证体系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技术创新的“硬核支撑”。黄岛公证处引入电子签名、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既为服务提速装上“加速器”,也为风险防控筑牢“安全线”。
通过电子签名技术,当事人无需现场签署文件,在线即可完成签名确认,不仅缩短了办理时间,还能确保签署过程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人脸识别技术的落地,则有效破解了身份核验难题,通过与权威数据库比对,精准核实当事人身份,从源头降低公证风险。据统计,该技术自应用以来,黄岛公证处未发生一起身份核验类纠纷。
此外,黄岛公证处还对部分历史公证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存储,群众和企业查询、调阅相关信息时,无需再翻阅纸质档案,通过系统检索即可快速获取。
服务贴民心
精准对接需求,公证更有温度
“服务群众和企业,既要效率高,更要贴民心。”黄岛公证处负责人表示,围绕不同群体的高频需求,黄岛公证处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服务,让公证服务既“跑得快”又“暖心窝”。
为优化涉企公证服务,黄岛公证处为涉企公证事项开辟了绿色通道,设置涉企公证服务“专门窗口”,对企业申办的公证事项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审批、优先出证”,缩短办理时限。同时,开展涉企公证“一对一”服务,在靠前了解需求、解答咨询、协助办理等常规服务外,还围绕企业多样化需求,主动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公证法律服务,选派资深公证员量身定制“一对一”“打包式”定向服务,在帮助企业规范内部管理、防范风险、快速维权、化解矛盾等方面提供公证解决方案。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黄岛公证处积极开展“赋强公证”业务,通过公证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帮助企业快速获得金融支持。
此外,黄岛公证处始终坚守公益属性,积极参与公证法律援助、公益法律服务,对不完全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有困难的群众主动减免公证费用;为年老体弱或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并减免上门费。今年以来,已办理各类公益性公证法律服务事项11件,减免费用约2万元;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线上”服务,累计服务320人次,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即可办好公证。
跨部门联动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办事环节少了,需要提交的材料也少了,这公证业务办得真省心!”近日,市民赵先生在办理房产继承公证时,真切感受到了部门协同的便利。原来,黄岛公证处与政务服务、不动产登记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公证服务与其他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让群众告别“重复提交材料”的烦恼。
据了解,黄岛公证处推出“公证+金融”“公证+不动产”等协同办理模式,与多家银行携手,简化金融贷款公证流程,为银行与贷款人节省了大量时间与成本;与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搭建信息共享桥梁,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时,当事人无需重复提交房产信息等材料,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针对涉外公证需求,黄岛公证处开展了涉外公证文书附加证明书代办业务,与外事部门建立“公证+”一站式涉外公证法律服务。今年已累计办理此类公证延伸服务事项500余件,切实节省了当事人的办事时间和经济成本。
据统计,今年以来,黄岛公证处共办理出证各类公证事项5077件,较2024年同期增长12%。下一步,黄岛公证处将继续深化数字化改革,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以科技赋能公证事业发展,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公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