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昔日“穷山沟”今日“绿富美”,入选全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

杨家山里为全国“打样”


   ▲凭借电视剧《温暖的味道》火爆出圈的后石沟村已成网红打卡地。

  ▲杨家山里山水村浑然天成,文旅资源丰富。(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梁玉鹏

  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三山环抱、一河贯穿,景色优美,是全国生态文化村。同时,作为抗战时期党在胶东地区的重要根据地,杨家山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这个曾因交通闭塞而沉寂的山村,如今以“厚植生态优势 激活绿色引擎 以农文旅融合发展谱写强村富民新篇章”的乡村振兴实践,成为中央农办《2025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中青岛市唯一入选案例。从“穷山沟”到“绿富美”,如今的杨家山里山水村浑然天成、产景村一体提升、农文旅深度融合,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海岸经验”。
  2024年,杨家山里集体收入超4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3.8万元,多次承接山东省、青岛市乡村振兴现场会议,先后获评山东省乡土产业名品村、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等荣誉。
  打好“三张牌”
  塑造“景村融合”新风貌

  “现在村里环境真是大变样,路宽了,设施齐全了,好多影视剧组来我们这里拍戏。”今年74岁的杨家山里村民杨秀美高兴地说,“我还在剧里当了一回群众演员,活了这么大年纪,没想到能在电视剧里看到自己。”
  杨家山里环境品质的提升,得益于铁山街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打好生态优先“绿色牌”。以“原山原水原生态、原汁原味原生活”为建设理念,聘请浙江大学、北京农道天下等团队对村庄布局、生态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进行长远规划。划定传统村落、山林景观等四大风貌区,因地制宜引导各村差异化发展生态旅游、红色研学、乡村影视、旅居产业等,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格局,实现乡村规划、建设、运营有序衔接、持续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山林绿化修复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水库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同时,秉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修旧如旧”式修缮保护“白墙红瓦、石栏砖梯”的胶东传统村落风貌,守好百年国槐、百年村落,获评省级传统村落。
  作为革命老区,杨家山里“红色血脉”深厚,并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好人文底蕴“红色牌”。高标准建成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中共青岛工委旧址、杨家山里红色驿站等13个现场教学点,构建“1+N”红色教育阵地,组织开展红色教育3000余场次,覆盖60余万人,获评全国党刊红色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省级红色研学基地等。
  坚持品质提升,打好景区村庄“特色牌”。通过实施“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常态化引导村民开展垃圾分类、厕所改造、美丽庭院建设等“五大行动”,入村道路硬化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均达100%,8个自然村全部达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坚持标准化建设、景区化提升,对5.5万平方米进出村道路、2.6万平方米建筑外立面进行修缮提升,布局11处停车场、6处公共厕所、2处污水处理模块等。聚焦打造“零碳乡村”,试点安装虚拟骑行、零碳智跑打卡、智慧垃圾桶等设施,不断提升村庄承载力与服务力。实施“公共服务配套”工程,升级改造3所村卫生室、2处助老食堂,1所村办幼儿园,建设12处微景观节点和乡村大舞台、峥嵘广场等文化地标,创新打造“数字乡村一张图”,实现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医疗服务等场景全覆盖。

  深化三产融合
  蹚出“两山转化”新路径

  杨家山里的樱桃已有600多年种植历史,是杨家山里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目前拥有精品采摘园400余个,种植各类樱桃5100余亩,良种覆盖率超98%。典型的小盆地气候条件和独特的沙壤土质非常适合樱桃生长,让杨家山里成为远近闻名的“樱桃之乡”。今年,杨家山里樱桃栽培系统上榜山东省第三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
  在以集群化培育主导产业方面,杨家山里标准化培育5000亩樱桃和1000亩茶叶、杜鹃花、猕猴桃、葡萄、蓝莓等“一个五、五个一”优势产业体系,打造24个百亩产业园和400家特色种植园,500多农户通过抱团发展实现年增收1000万元,5个自然村获评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同时,有效利用杨家山里独特地理风貌和生态资源,推进6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安装智能虫情监测、土壤墒情检测仪等,切实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有了好的农特产品,如何提升其产品附加值?杨家山里通过推进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支持21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初加工,招引朝日食品、尚臻百果酒庄等19家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形成果酒、薯干等25条特色农产品产业带,特色产品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青岛市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库,4家企业入选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打造“山宝一家”IP形象,推出樱有尽游、三生有杏、万梨挑一等“山里好物”乡村伴手礼,获评山东省乡村文创品牌。
  助推新业态提升品牌价值,围绕“生态+文旅+体育+节庆”农文体旅融合模式,落地隆禾智慧农业、三农直播大厅、星空研学馆等53个项目,打造無比方花园、月季山冰雪大世界等23处旅游示范点,做强休闲采摘、民宿餐饮、研学观光等多元业态,构建“春观樱山、夏游花海、秋尝百果、冬享雪趣”全季旅游新模式,以新业态提升品牌价值。高标准举办22届樱桃采摘节、8届花海旅游节、3届乡村足球邀请赛等特色节庆活动,以多元业态与活动为乡村引人气、聚商气、添财气,院子旅居民宿获评省级五星级民宿,村庄获评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创新三大机制
  谱写“生态富民”新篇章

  以一体运营链接市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杨家山里打造山东省首家乡村振兴一体化运营平台,深入实施村庄一体化运营改革,建立“打造一个平台、打响一个品牌(杨家山里品牌)、N个主体(村企民)共建共享”的“1+1+N”联动运营模式,深度整合村庄内景点、民宿、农家宴、研学基地等资源,由运营单位聚焦游客需求开展“订单式”运营,联动策划宣推活动、开发多元旅游线路、设计推出优惠套票。2024年开展樱桃采摘节、悦享新年游园会等33项一体化运营活动,接待游客60万人,民宿、餐饮订单同比增长超30%,旅游收入突破1亿元。
  以共富公司联村强村机制,盘活壮大集体经济。成立杨家山里强村共富公司与红色教育中心,整合资金、资源、人才等,吸引优质资本,通过资产经营、订单生产、研学服务等多元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增长。打造“杨家山里甄选”农特产品品牌,由强村共富公司托底收购农特产品,与朝日食品、欧乐宠物食品等22家企业达成长期、稳定产销合作意向,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并利用三农直播大厅、“易游山里”小程序、乡村驿站等线上线下渠道,构建订单农业模式。今年樱桃采摘节期间,收购总额超300万元,种植收入户均增收1.3万元。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围绕一二三产业,由村党组织领办田园土地合作社、精深加工合作社、民宿餐饮合作社,盘活“人、地、房、钱”等资源,将村民嵌入产业发展全链条,实现订单保底获益、就近劳务获益等7类收入,带动村民就业1080人。以民宿合作社为例,村集体每年收取管理费16.8万元,村民获得6000至10000元不等的保底收益,民宿平均入住率达42%,年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