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在这里,聆听“信仰的力量”

——走进西海岸新区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追寻抗日烽火记忆


  志愿者为英烈墓碑描金。(春雨公益志愿服务队供图)

  ▲西海岸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录收录2370位烈士的英名。(西海岸新区烈士陵园供图)

  ▲讲解员讲述丁氏三姐弟的抗日故事。 □记者李宛遥 摄

  ▲烈士纪念馆陈列的抗战军民使用过的物品。 □记者李宛遥 摄
  □本报记者 李宛遥

  “丁氏三姐弟出生在泊里镇邱家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三人积极加入抗日队伍,成为泊里‘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并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7月,弟弟丁荣华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丁荣华坚定地说:‘共产党人信仰的是共产主义,死了你们的心吧,我是不会改变自己信仰的……’”
  8月15日,位于西海岸新区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馆迎来了一拨儿又一拨儿参观者,讲解员向参观者们生动地讲述着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再现了先烈们不畏牺牲、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
  80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年后,透过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照片与展品,人们再次深刻体会到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来之不易。“这些锈迹斑斑的物件,比任何文字都更能诉说当年的艰难。这份信仰的力量,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一位参观者感叹道。

  他们,用年轻的生命照亮信仰
  苍松翠柏掩映下的西海岸新区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烈士纪念碑巍峨挺拔。这里安息着1013位烈士,烈士英名录上收录了2370位烈士的英名,烈士纪念馆就坐落于陵园北侧。
  拾级而上,烈士纪念馆二楼的陈列室里,“奋起抗战 中流砥柱”八个字如火炬般明亮。西海岸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一批批优秀儿女胸怀大义、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的生命和鲜血铸就了非凡的英雄精神。
  这里以六个主题为脉络,系统梳理了这片土地上的抗战历程——从抗日救亡运动的星火初燃,到军事斗争的烽火连天,再到“红色堡垒杨家山里”的坚不可摧。
  1938年2月,抗日救国的热情在泊里镇崔家滩小学校长崔仁卿、商界人士牛孔硕,以及青年学生于云光、张鲁东的引领下悄然升温。他们秘密联络了60多名有志于抗日救国的青年农民和学生,在逄家台后成立了抗日游击队。1938年春,杨家山里6个村庄的“联庄会”联合起来,抗日、自卫、保家,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展柜里,锈迹斑斑的武器与泛黄的报纸,诉说着西海岸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不屈斗争书写的保家卫国故事。模块化的展陈设计全景式、系统性展现了抗战的艰辛历程与巨大牺牲,让参观者穿越时空,透过实物触摸历史的脉搏,倾听“信仰的声音”。
  墙上,一张张照片定格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的眼神里写满了对家国的忠心与赤诚。杜雨,1914年出生,是一名地下政治交通员,他以经商为名经常往来于沂水、日照之间,多次出色地完成传递情报和护送党的地下工作人员的任务。1945年,杜雨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最终壮烈牺牲,年仅31岁。
  还有丁氏三姐弟,走上革命道路时,最小的弟弟丁荣华(曾用名丁笑秋)还不到20岁。他们把自己的家变成党的地下联络站,开展抗日宣传。1944年,三姐弟先后被捕入狱,虽然受尽酷刑折磨,却始终没有吐露党的半点机密,最终大义殉难——姐姐丁荣桂和丁荣娇牺牲时分别仅有27岁和24岁,弟弟丁荣华就义时22岁。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历史丰碑上刻下了“忠诚”二字。
  “每一个物件都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和理想,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李克松说,先烈虽远去,精神传千古,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铭记过去,才能不让历史重演。

  “277座墓碑,一笔一划都不敢轻慢”
  历史的回响需要载体,精神的传承更需铭记。
  烈士公墓前,人们敬献鲜花,静静瞻仰;纪念碑下,不同的队伍循着相同的轨迹寄托哀思;烈士纪念馆内,人们从一个个红色故事中追寻穿越时空的精神之光……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社会团体等走进西海岸新区烈士陵园,在追思先烈中感悟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
  “烈士们用生命诠释信仰,和平年代的我们,更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青岛电影学院美术与动画学院学生徐若昕深有感触地说,对她而言,参与祭扫志愿服务不是单向的付出,“在与先烈的对话中,我对‘责任’与‘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会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今年清明节前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温馨巴士集团等120余家单位走进烈士纪念馆,15000人聆听革命先烈为了理想和信念不屈不挠、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西海岸新区易通路小学党支部和少工委组织四年级师生代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题开展烈士陵园祭扫活动,通过沉浸式实践教育,引导少先队员在追忆先烈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在大队委国旭航、薛茗洋的带领下,少先队员高举右拳,重温入队誓词。走进烈士纪念馆,在一件件珍贵文物前,少先队员驻足凝望,历史的厚重感化作内心的责任感。“我们将铭记先烈事迹,以顽强毅力迎接挑战,踏着英烈的足迹奋勇向前。”大队委王一菲的话语里满是新时代少年的豪情担当。
  一笔一划描初心,一言一行寄哀思。春雨公益志愿服务队联合润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一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了“金辉映英魂,清明寄哀思”烈士陵园描金活动。志愿者们手持毛笔,为277座英烈墓碑细细描金,缅怀烈士、寄托哀思、致敬英雄。
  “今年是我们开展英烈墓碑描金志愿服务的第三年。”春雨公益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陈玉政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志愿队伍里总有新面孔,有大学生、社区居民、企业职工,还有跟着家长来的孩子,老志愿者会带着新人,教他们怎么握笔才不抖,怎么顺着原来的刻痕走才不偏。“三年了,277座墓碑,一笔一划都不敢轻慢。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是希望这些名字不能在岁月里淡去,他们的故事得有人记着,这份精神得有人传递。”陈玉政说。
  从少年儿童到青春学子,从企业职工到公益志愿者,大家用各自的方式与英烈“对话”。在这里,红色记忆被唤醒,红色精神被传承,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西海岸人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让薪火在赓续中愈发炽热。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