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 ◆睡眠训练 ◆吃饭训练 ◆穿脱衣 ◆表达能力
做好5件事,帮宝宝顺利入园
□本报记者 龚鹏
暑假即将结束,进入9月份,就将有一批小朋友要进入幼儿园。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不仅宝宝不适应,大人也难免出现焦虑情绪。那么,宝宝入园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西海岸新区妇幼计生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柳春华,请她为广大适龄儿童家长带来一份详尽的入园参考。
“宝宝入园前的准备大致可分为心理训练、睡眠训练、吃饭训练、穿脱衣、表达能力等五个方面,它们能帮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柳春华表示。
在心理训练方面,柳春华认为家长可以提前带宝宝到他们将要去的幼儿园参观,让宝宝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调动他们的入园积极性。“家长要从积极的角度把幼儿园的生活介绍给宝宝,也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幼儿园会开展的游戏,比如手工制作等,同时鼓励宝宝主动结交新朋友,学会与朋友分享玩具和食物等。”柳春华说道。
“通常幼儿园会有午睡的安排,因此家长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宝宝将要去的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每天带宝宝进行训练,让宝宝养成在固定时间睡午觉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入园后,吃饭问题格外重要,家长可以从限定宝宝吃饭时间、固定吃饭地点、混合搭配膳食等几个方面锻炼宝宝自己吃饭的能力。”柳春华表示。
在穿脱衣方面,柳春华强调,家长要让宝宝提前学习如厕时自己脱裤子、提裤子的能力。“先从松紧带裤子练起,逐步过渡到带纽扣或拉链的款式。至于午睡时如何穿脱外套、叠放衣物,入园后老师会一点点教,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柳春华补充道。
“宝宝进入幼儿园后,最重要的是表达能力。”柳春华特别提醒,“由于宝宝入园后家长不在身边,如果他们感觉不舒服、想喝水或者想上厕所等,都需要用准确的语言告诉老师,这样才会很快获得帮助并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柳春华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创造相关场景让宝宝进行练习——比如孩子口渴时,鼓励他们说“老师,我想喝水”;当孩子完整表达后给予拥抱或贴纸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说出来就能被理解”的正向体验。
“做好入园准备,是送给孩子成长的第一份礼物。”柳春华表示,只要提前规划、耐心陪伴、积极配合幼儿园的节奏,相信每一位宝宝都能顺利迈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开启快乐而充实的幼儿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