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老兵刘思运14岁投身抗战,用一生诠释家国情怀
“永远冲锋前进,把伟大抗战精神传下去”

▲刘思运受邀走进军营、校园、社区,讲述自己的革命故事。
(西海岸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清晨的阳光洒进窗口,家住西海岸新区黄岛街道盐滩社区的刘思运老人像往常一样,看看新闻,去家门口遛遛弯、晒晒太阳。虽然已经94岁高龄,但他依旧精神矍铄,举手投足间带着军人的利落劲儿。
这位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老战士,身上藏着太多惊心动魄的故事——14岁参军、三次荣立一等功、一次荣立三等功。如今脱下戎装的他,最大的心愿便是把“永远冲锋”的伟大抗战精神,讲给每一个后代听。
8月23日,记者走进刘思运家中,看到桌上摆放着他身着戎装的照片。谈起抗战往事,刘思运精神十足,那些刻骨铭心的场景瞬间涌上心头。
为报家仇国恨
14岁投身抗战
刘思运的抗战记忆,始于刻骨铭心的家国之痛。
“我自幼父母双亡,他们在革命暴动中牺牲,是伯母一手把我拉扯大。”刘思运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家园被毁、亲人遇难的场景,在他心中种下了抗战的种子。
1944年,日军在胶南黄山建工事存放武器弹药,附近的孩子都被强征去山洞搬石头,日军士兵背着枪全程监工。一天晚上收工时,刘思运亲眼看到两名伪装成民夫的八路军战士,用匕首除掉了监工的敌人。
“八路军看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帮忙把尸体抬出去埋了,我一口答应了。”刘思运回忆道,两名八路军战士一个姓魏、一个姓杨,“我问他们,我能加入八路军吗?你们要不要?他们说‘你乐意吗’,我说我乐意。”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刘思运心中的抗战火苗彻底燃了起来。
1945年,14岁的刘思运正式加入八路军队伍。首长见他年纪虽小却十分机灵,便将他编入侦察营,承担艰巨的侦察任务。面对“这么小上战场怕不怕”的疑问,刘思运的回答掷地有声:“怕啥?保卫咱自己的家乡,拼了命也值得!”
这份勇气很快在战斗中得到印证。当时,敌人进村抢掠百姓的牛羊、粮食,甚至掳走青年妇女。刘思运提出:“咱们买些红头巾,蒙着头装成妇女,把鬼子引到山沟里打!”他带头蒙红头巾、牵牛羊,在队伍最后“引诱”日军,将敌人“领”进了埋伏圈,最终16名日军全部缴械投降。
受伤带回情报
荣立一等战功
刘思运第一次立一等功,是一次九死一生的侦察任务。
当年,莱芜城里驻扎了1000多名日军,部队急需摸清城内日军防御工事、火力配置的具体情况,这个任务落在了身材瘦小、便于伪装的刘思运身上。“日军在城里养着二三十匹马,每天都要往城里运马草。我那时候个子不高,穿上小孩的衣服,在一个村保长安排下,就跟着民夫赶着马车,进入莱芜城了。”刘思运回忆道,进城后他假装帮着卸马草,眼睛却一刻不停地观察——城门两侧各有1挺重机枪,城内每隔200米又设1挺,每隔20米还有1门迫击炮,这些关键信息都被他默默记在心里。
然而,当天黑准备撤离时,刘思运还是被巡岗的日军发现了,“你是小八路吗?”“我不是小八路。”“他又问‘你怎么不是小八路,你在读书吗’。”“我跟着大人来送马草,在草垛里睡着了,大人走了,我走丢了。”刘思运强装镇定辩解,却还是挨了日军两刺刀,敌人以为他没了气息便离开,倒在血泊中的刘思运醒来后,忍着剧痛爬起来,拼尽全力把情报带回了部队。
凭借这份精准的情报,部队迅速制定攻城计划,第二天晚上便集结准备攻城。“我主动请缨,伪装成日军,带上一个突击班,率先混进敌营。”刘思运激动地说,端掉敌人团部后他立即打了个信号弹,部队看到信号弹后,开始攻城,打了不到4个小时便结束战斗,俘虏了800多名敌军,缴获了大量武器。
刘思运的侦察情报对战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也因此荣立第一个个人一等功。
此后,他又参与了多场重要战役,不断积累战斗经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刘思运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坚守五圣山。
“当时,联合国军的装备都是装甲车、坦克。一次,敌人在山头那边有个防御工事,非常坚固,我们部队攻了几个回合,牺牲了1000多人,就是拿不下来。”身为侦察排长,刘思运决定改变战术,主动“引火烧身”,“敌人好战,我们主动攻击,用少数兵力把他们从防御工事里引出来,他们出动后,我们的军队再把他们包围起来。”
“我们排分成12个组,每组间隔100多米,晚上主动吸引敌人注意力,让他们的炮火对着我们打,目的是消耗敌人的武器弹药。第二天晚上飞机还在往下扔炸弹,我靠近一个工事,炸弹把工事一下子炸垮了,把我埋在了废墟里,第三天他们把我扒出来,抬到后方,昏迷了一天一夜都没醒过来。”刘思运说,那场战斗牺牲了15名同志,至今回忆起来都非常难过。
“永远冲锋前进”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8年军旅生涯,刘思运荣立三次一等功、一次三等功,身上也落下了不少伤病。1953年8月,刘思运脱下戎装,回到地方后任职于当时的青岛市商业局食品公司,将军人的坚韧与担当融入日常工作中。
听说要接受采访,刘思运女儿刘洪香特意为父亲佩戴上一身勋章,每一枚勋章都见证着老人的战斗岁月。
“父亲这一辈子,始终保持着老八路的样子、共产党员的样子。”刘洪香说,“年轻的时候他就爱锻炼,你看他现在94岁了,腰板还是挺直的,自己能干的事就自己干,洗毛巾、洗汗衫,从不用别人。父亲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没有战争,让祖国强大起来。”
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这些年,只要有邀请,刘思运就会穿上军装、戴上勋章,走进军营、校园、社区,给年轻人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一开始参军,是为报家仇,后来我是为全国受压迫的人民报仇,是为保卫祖国而战。是共产党养育了我,我在战场上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刘思运说,“现在的好日子,不是老天赐予的,而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你们要珍惜,更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国家,不能忘了先辈的牺牲。”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刘思运家中那一张张身着戎装的旧照片上,也照在老人布满皱纹却依旧坚定的脸上。“只要还能讲,我就会一直讲下去。”刘思运说,“永远冲锋前进,把伟大抗战精神传下去,这是我作为老兵一辈子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