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链”式跃升,小蓝莓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以科技为引擎、融合为路径、富民为落点,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蹚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片区蓝莓种植面积达1.5万亩。 (本组图片均由张家楼街道提供)

   ▲优芮农业培育出优质脱毒蓝莓种苗。

   多彩农场丰收节迎来大量游客前来采摘。
  □本报记者 周莹

  在青岛紫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万吨级深加工基地的车间里,自动化流水线正将一颗颗饱满的蓝莓转化为清冽的果酒与醇香的果汁。这不仅是通过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价值的体现,更是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以“全链思维”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青岛市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张名片,该片区立足资源禀赋,以科技为引擎、融合为路径、富民为落点,在1.5万亩蓝莓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构建起从脱毒种苗到智慧农场、从精深加工到农文旅融合的完整产业生态链。一颗颗小蓝莓,不仅串起了富民强街的“黄金链条”,更“转动”出一个产值可观、业态多元、动力强劲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为其他地区破解“丰产不增收”难题提供了“张家楼方案”。
  延链补链
  小蓝莓催生大产业
  农产品竞争的背后是农业全产业链的竞争。画美达尼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通蓝莓产业全链条堵点,构建“育、产、加、销”一体化产业生态。
  科技种源,筑牢产业根基。青岛优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种业龙头企业,每年可培育优质脱毒种苗3000万株,其产品在全国蓝莓产区市场覆盖率达30%。这不仅解决了片区蓝莓种苗“卡脖子”问题,更从源头上确保了产业的品质优势与规模扩张潜力。脱毒种苗的推广,显著提升了本地蓝莓的产量、抗病性和果实品质,为后续环节的价值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深加工,激活增值引擎。紫斐农业万吨级深加工基地的建成,是产业链升级的关键一跃。其13大类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彻底改变了本地蓝莓以鲜果销售为主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仅代加工业务一项,每年就为本地农户转化鲜果千余吨,带动果农户均增收超过两万元。”青岛紫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工环节的强力嵌入,有效规避了鲜果市场的价格波动冲击,显著提升了蓝莓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和产品整体附加值。
  品牌营销,打通价值实现通道。以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片区积极拓展线上线下营销网络,推动“画美达尼蓝莓”从地域特产向知名品牌跃升。龙头企业强大的市场触角和品牌运营能力,确保了产业链终端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形成了“优质种苗-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的良性循环,解决了蓝莓“丰产不增收”的难题。
  片区通过精准扶持优芮、紫斐、沃林等龙头企业,以科技赋能种源和加工两大核心环节,成功将蓝莓从单一的种植作物,升级为一个覆盖一二三产、具有强大发展韧性与高附加值的复合型产业体系,实现了“小特产”到“大产业”的华丽转身。
  业态融合
  土特产嫁接新场景
  画美达尼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敏锐把握消费升级趋势,跳出单一农业生产思维,深挖当地“土特产”资源禀赋,以“农业+”模式激活产业潜能,实现产品价值几何级增长。
  农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片区精心策划四季不断的特色农文旅活动矩阵。松泉山艺术节将自然风光与艺术创作交融;多彩农场丰收节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与农耕文化;红枫文化节则赋予生态景观以人文内涵。这些活动每年可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周末近郊游,首选张家楼”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区域文旅品牌的鲜明标识。农文旅深度融合,将农田变为景区、农产品变为旅游商品、农业生产过程变为体验项目,极大拓展了农业的边界与价值空间。
  抢抓机遇,为农产品插上“云翅膀”。片区积极探索“农业+电商”发展模式,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十余场农民电商技能培训,教授直播带货、网店运营、品牌包装等知识,培育本土“新农人”主播和电商能手。此举有效打破了农产品销售的时空限制,拓宽了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销路,让“土特产”真正飞出乡村、对接广阔市场。数字化营销渠道的建立,成为传统农业拥抱新经济的桥梁。
  项目引领,构建融合生态圈。“我们正以‘土特产’为核心、‘数字化’为引擎,强化项目、龙头企业、种业三大关键支撑,系统推进产业全链条升级,实现农业价值的多元释放。”张家楼街道农业农村中心负责人唐军介绍。片区通过引入和培育融合型项目,形成以特色农业为底色、文化体验为灵魂、数字营销为纽带的新型产业生态圈。
  业态融合是提升农业附加值、实现乡村多元价值的核心路径。片区通过“场景化+数字化”双轮驱动,成功将蓝莓等“土特产”从初级农产品,升级为承载文化、情感、体验的综合性消费载体。这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塑了乡村的吸引力,为人才回流和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绿色引领
  高标准锻造金招牌
  画美达尼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视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以“绿色标尺”丈量品质,以“金字招牌”赢得市场。
  智慧农业,提升生产质效。力源生态农场的现代化玻璃温室是片区科技兴农的标杆。工人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轻触面板即可精准调控番茄生长的光照、温湿度、水肥等参数。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确保农产品稳定、优质、高效供给。
  “三品一标”筑基,贯穿绿色全链。片区深入实施“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提升行动,构建起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严格管控农业投入品,推行生态种植和健康养殖模式,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资源集约利用。这套贯穿全产业链的“绿色标尺”,是产品品质最坚实的保障。
  品牌强农,实现价值飞跃。对品质的坚守,最终凝结为闪亮的品牌荣誉。青岛力源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健力源蔬菜,入选第八批青岛市知名农产品品牌名单;青岛硕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评青岛市2025年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被认定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青岛阜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这些“金招牌”不仅是来自市场的认可,更是实现产品溢价、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科技赋能解决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可控性问题,而品牌引领则解决了价值实现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片区将二者紧密结合,以科技支撑品质,以品质铸就品牌,以品牌提升价值。其“绿色标尺”管理体系,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承诺,更是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代表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那些闪亮的“金招牌”,成为片区农产品挺进高端市场、赢得消费者信赖的通行证。
  产业富民
  家门口拓宽致富路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农民过上富裕的好日子。画美达尼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的发展成果,最终落脚于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吸纳就业,助力“家门口”增收。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位于片区的健力源中央厨房预制菜工厂项目,直接吸纳100余名村民就业。作为片区主导产业的1.5万亩蓝莓,在盛果期可带动近5000名村民参与管护、采摘、分拣等工作。据测算,蓝莓产业每年可为群众增收近亿元,真正成为富民强街的支柱。
  提升技能,赋能“新农人”转型。片区十分注重农民技能的提升。除了参与农民电商技能培训,片区村民还可以在参与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设备、理解新标准,从传统“看天吃饭”的耕作者,转型为具备专业素养的“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身份重塑,收获尊严与自豪。稳定的收入、现代化的生产环境、对技能的认可,赋予农民新时代农业产业工人的职业尊严与自豪感。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是乡村持续振兴的深层保障。
  片区探索出了一条以产业升级带动农民职业化转型的有效路径。通过发展科技密集型、组织化程度高的现代农业,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并同步实施技能提升计划,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和价值创造主体,其所获得的不只是收入的增长,更是社会地位的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对未来的信心,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最持久的内生动力。
  从优芮实验室里一株脱毒的蓝莓组培苗,到紫斐车间中一杯醇厚的蓝莓果酒;从力源生态农场现代化玻璃温室内精准调控的光照、水肥,到松泉山下的欢声笑语——画美达尼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以一颗小蓝莓为支点,以科技为杠杆、全链整合为框架、三产融合为路径、富民兴村为目标,撬动了一场深刻的农业产业革命。这条“链”式跃升的振兴之路,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绿色引领、融合增效、以业富民的乡村振兴现实路径。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