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上映首日引观影热潮,单日票房突破3亿元,不少观众泪洒现场
“不忍看不敢看,但必须要看!”

▲9月18日,青岛西海岸电影城(合美茂店)放置的电影《731》海报。

▲影片中沉重的画面直击人心,不少观众现场抹泪。
□文/图 本报记者 龚鹏
9月18日21时44分,青岛西海岸电影城(合美茂店)5号放映厅内,自19时45分开始放映的电影《731》最后一帧画面渐渐暗下。当影片主题曲响起,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的史料在银幕上缓缓滚动时,现场观众不约而同点亮了影院派发的电子蜡烛(9月18日-21日青岛西海岸电影城各门店19:45场次可领取),摇曳的烛光中,满是对遇难者的深切追念。
当花絮落幕,影厅内凝重悲怆的氛围被一声呐喊打破:“朋友们!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观众们默默起身,手中暖黄色的光晕如涟漪般层层荡开,汇成一道“光河”,朝着影厅出口那片明亮的光芒缓缓流动。“今天是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纪念日,我刚下班就带孩子过来了,特意选了晚上7点45分的场次,希望以史为鉴,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散场时孩子主动把手里的电子蜡烛举得高高的,说要把光送给那些没等到新中国成立的小朋友。那一刻我觉得,这电影票买得太值了。”影城出口处,带孩子前来观影的市民徐胜告诉记者。在网上,电影《731》也好评如潮,一网友在观影后评论道:“不忍看不敢看,但必须要看!”
影片《731》在青岛东方影都置景拍摄,由姜武、王志文、李乃文、孙茜等领衔主演,9月17日在哈尔滨全球首映,9月18日起在全国公映。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公映当天,《731》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同步上映,次日还将在美国、加拿大上映。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8日20时,电影《731》单日票房突破3亿元,刷新两项中国影史纪录,成为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和首映日总场次冠军。
该影片将镜头对准二战期间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地区实施的细菌实验,以平民的视角揭开上千名中国及国际遇难者被作为活体实验材料的黑暗历史,再现侵华日军不容否认的罪证,让历史具象化。该片在艺术与历史的结合上精益求精,摒弃用大量血腥画面堆叠去进行感官刺激的单一方式,以受难小人物的视角串联整个故事,以电影镜头为刻刀,揭露日军暴行的残酷本质。银幕上每一个遇难者无声的挣扎,都化作对那段浸透血泪的历史最深沉的控诉,结合影片“绝不遗忘”的标语,也提醒着所有观众,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影片中一幕幕冰冷残暴的画面,皆依据仅存的文献记载提取并融入场景,力求让叙事根植于历史证据之中,让史实本身的力量得以清晰呈现。当银幕之光穿透被刻意掩埋的黑暗,当历史的记忆在影院中回响,电影《731》以其无可辩驳的史实,成为刺穿谎言的利刃与敲响和平之音的警钟。导演赵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摄制团队参考了大量史料,希望通过艺术形式传递历史责任,凝聚和平力量。我们以铭记之名回望历史,不是为了揭开疼痛的伤疤,而是要让和平的光照耀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上。”赵林山希望,通过电影能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团结更多热爱和平的人士,让这段历史成为全世界、全民族、全人类的记忆。
■新闻延伸
在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置景拍摄,设计并建造了60余处相关场景
电影《731》背后的“青岛力量”
□本报记者 龚鹏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也是封存时光的“琥珀”。短短几小时的光影流转,便能让观众纵览大千世界的兴衰沉浮,体味人间百态的悲欢离合——这正是大银幕独有的魔法。要想在影片中准确还原“731部队”实验室等场景的环境与氛围,置景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年8月,电影《731》剧组进驻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使用了15、25、39、40、41号摄影棚以及233、234、237号车间,设计并建造了60余处相关场景,最终于2022年2月顺利杀青,将这段沉重的历史凝练成观众日后难以忘怀的“真实”影像。
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拥有40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摄影棚、32个多功能置景车间、1万平方米高科技单体摄影棚、亚洲最大室内外合一水下制作中心以及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等,可满足影视作品从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链条工业化生产流程。除了各类规格的影棚,东方影都还设有数字影音中心,配备混录、剪辑、调色、转录等全流程后期制作设备,同时拥有集动作捕捉、面部捕捉、三维扫描、虚拟拍摄等技术于一体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可完成从剧本预演、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链条电影工业化生产,打造高度逼真实景。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丁善宝介绍,随着东方影都在“科技影都”和“数字影都”建设方面的持续深耕,这里已然成为众多大片剧组的首选之地。“我们需要进行差异化突围,建设一个真正对标国际水准的超大规模影视基地,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赋能。东方影都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生态,给了电影人更多想象空间。”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说。
近年来,影视工业化已成为中国影视行业实现提质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更是从“影视大国”迈向“影视强国”无法绕开的关口。而影视工业的本质,在于“一条龙”式的精细分工。西海岸新区敏锐洞察到这一产业特征,并未局限于单纯提供拍摄场景,而是主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新区招商、行业主管、功能区、镇街、国企平台‘五路纵队’齐上阵,专啃全链条产业项目。”丁善宝介绍,短短数年,总投资近3000亿元的影视及相关产业项目相继落地,超千家影视企业拎包入驻,涵盖策划、投资、拍摄、发行、衍生品等全环节的影视产业链在新区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从银幕上的历史回望,到现实中的国防教育,青岛东方影都不仅用光影镌刻民族记忆,更把“片场”变成了“课堂”。日前,2025年青岛市“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在电影《蛟龙行动》实景片场青岛东方影都国防主题文旅研学基地举行。此次活动以“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示青岛市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成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强化国防观念与忧患意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所在的电影《蛟龙行动》实景片场青岛东方影都国防主题文旅研学基地,脱胎于《红海行动》续作电影《蛟龙行动》道具置景片场,由置景师金路及原班团队打造,对电影主要道具“龙鲸号”核潜艇进行全方位修复,1:1还原了电影中的潜艇舱体、作战指挥室等,是集国防教育、影视文化体验、研学旅游于一体的沉浸式国防主题综合性文旅基地。
“保姆级”服务是新区影视产业发展的另一张“王牌”。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全流程影视服务体系,新区设立了全国首家地方影视服务管理机构——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丁善宝介绍,作为剧组和企业的贴心“娘家人”,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梳理涵盖行政审批、海关、公安等方面的30余项影视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提供“一窗受理、全流程跟进”的一站式服务,同时为每个前来拍摄的剧组配备一名24小时服务专员,树起公共服务标准化、政策兑现零跑腿、业务办理零等候的“一标双零”影视服务新标杆。
从早期的电影《长城》到如今备受关注的影片《731》,一路走来,“青岛摄制”四个字早已成为国产重工业大片的品质印章,而这枚印章的底座,正是日新月异的青岛影视基地。未来,将会有更多慕名而来的剧组在此汇集,一部部爆款佳作也将在这片热土上接连诞生,西海岸新区的影视工业体系也将随之不断升级,为中国电影的下一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