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以“双轮驱动”加快现代种业提质升级,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陆海统筹种业高地
□本报记者 祁璟
作为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全国种子双交会”)的举办地,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以西海岸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种业发展、创新“主阵地”,通过资源统筹、人才集聚、标准引领和展会赋能等多项举措,推动种业发展实现创新性突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陆海统筹种业高地。
强化资源统筹,夯实产业基础。新区以农高产业综合体为核心引擎,聘请农业农村部规划院精心编制国际种业创新园规划,布局种业科技创新等5大板块,同时着力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等4大基地。大连大学(青岛)蓝莓新品种科技示范园、青岛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纷纷落地,未米生物育种试验基地等9个产业化项目成功引进,由此构建起“保、育、测、繁、推”全链条种业产业体系,为种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集聚人才优势,加强标准引领。随着人才引领种业“四链”融合标准化示范区启动建设,新区组建了包含3名院士在内的种业专家顾问委员会。推动种业企业积极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5个、专家工作站35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会同工委组织部邀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清原集团、瑞滋集团、种业高层次人才和省市区有关负责人80余人开展合作共建活动,成立全国首个种业人才协会,促使62家重点种业企业组团发展,精准引进种业人才330余名,22家企业入选青岛市优质种业企业储备库,为种业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会同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制定全国首个《种业人才评价标准》,联合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种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在国家标准委支持下,联合香港品质保证局打造种业国际标准化领军团队,让种业发展有标可依、有章可循。
举办高水准展会,提升行业影响力。举办首届青岛种博会,吸引来自国内外的300余家种业协会和种业企业参会,集中展示优良品种达22个门类3200多个,其中70%为新研发品种,展览规模和品类在同类展会中位居前列;设置500亩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打造看禾选种、科学选种平台;示范展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10余种种植新模式、20多项新技术,为持续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种业振兴搭建起全方位展示、多领域合作的平台,打响青岛国际种都知名度。即将举办的全国种子双交会、2025青岛国际种业博览会备受期待,1200余个玉米、油料、蔬菜等品种定植工作完成,地展水平不断提升。制定《青岛国际种业博览会市场化运营方案》,为展会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奠定基础。
此外,新区加快青岛国际种都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打造国际种业高地。清原种业、未米生物等12家种业企业进驻,康大兔业、瑞滋海参等30余家种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70个种质资源样本上交国家并入圃。瑞滋集团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海参种苗市场占有率达40%;隆铭牛业的牛肉产品获全国特质农品称号;卓越海洋集团繁育优质苗种6亿尾;康大兔业成为全国肉兔第一品牌并获批重点实验室。
下一步,新区将锚定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目标,以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基础,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加快现代种业提质升级,助力青岛国际种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