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支“诚心服务团”敲开企业“心门”
王台街道三级联动,将服务窗口搬进企业车间,切实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王台街道“诚心服务团”定期上门,为联东U谷等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王台街道供图)
□本报记者 周莹
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王台街道用一场服务理念的重塑,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王台街道创新组建22支“诚心服务团”,通过“党政成员+职能部门+服务专员”三级联动模式,将服务窗口直接搬到企业车间,累计为企业办结融资、用工、审批等各类诉求150余项,实现了95%的办结率和100%的满意率,成为通过政务服务“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升级”的生动缩影。
“以前是我们追着部门跑,现在是服务团定期上门,连我们没想到的政策细节都主动提醒。”青岛海西岳丰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冷传山的感慨,道出了王台街道4000余家企业的共同心声。在这个拥有近1.3万家经营主体的工业重镇,一场由政府主导的服务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机制创新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跟进”
王台街道的创新实践始于一场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面对企业诉求响应慢、要素保障难等长期存在的痛点,街道党工委经过深入调研后决定:要变“坐等上门”为“主动跟进”,真正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通过‘工业扫楼’、‘扫街核查’等行动,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首轮对115家工业企业的全面走访。”服务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团不仅动态建立了“一企一档”,还摸排出了10家潜在纳统企业,收集并回应各类诉求27项。这种下沉式服务让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让街道更精准地了解了企业的真实需求。
“从融资对接到员工招聘,从政策咨询到市场拓展,只要我们提出需求,街道‘诚心服务团’几乎‘包办’到底。”青岛三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这句话背后,是服务团成员无数个加班加点的日夜,是他们对企业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快速响应。街道建立起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从受理、分办、督办到反馈、回访,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时限要求。简单问题即收即办、现场答复;复杂问题召开协调会,明确主办与协办部门,限定办结时限,并纳入督查考核。这种机制创新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拉近了政企关系。
服务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显著的成效。过去,企业需要跑多个部门、经过多个环节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通过服务团就能“一窗受理、一站办结”。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企业从“孤军奋战”变为“群策群力”,这种转变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破解有道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面对企业普遍反映的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三难”问题,王台街道精准发力,打出了一套有温度、有力度的要素保障“组合拳”。
在空间保障方面,街道稳步推进河西110千伏输电工程、开投芯屏产业园二期等重大项目的拆迁清场工作,同时加快135亩智慧纺机产业园二期建设。这些项目不仅为现有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新引进项目提供了载体支撑。目前,产业园一期已有4家企业完成回迁,年产值达到3.2亿元,成为街道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人才保障方面,街道多措并举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今年以来,已举办3场专场招聘会、5期“滴灌式”技能培训,累计发布岗位约1600个。同时,推动园区亮化提升、定制企业公交线路、完善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
今年9月正式启用的王台中心幼儿园,作为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重点配套项目,占地面积16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设计规模15个教学班,可提供学位450个。幼儿园不仅高标准配备了智能化教室、科探室、美工室等现代化教学空间,还精心规划了占比达40%的户外活动场地,有效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入托问题。
资金保障方面,街道动态梳理社保补贴、扩岗补助、高企补贴等各类惠企政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创新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组织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多亏服务团精准推送,我们成功申报了‘专精特新’企业,还获得不少资金补贴。”青岛君瑞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王台街道帮助企业申请各类补贴610余万元,惠及企业近50家。这种“政策找企业”的服务模式,确保了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快速兑现。
这套组合拳的精准发力,源于服务团对企业需求的深度精准把握。通过常态化走访企业和建立“一企一档”,服务团能够第一时间感知企业痛点,提前介入解决,真正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发展之变
从“解决当下”到“谋划长远”
除了解决企业当下难题,王台街道更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通过系统性开展产业培育和市场开拓,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现在客户对机器质量和布面生产要求越来越高,基本每5年就要进行一次设备更换升级。智能化改造让产品市场认可度、客户认可度有了大幅提升,订单越来越多了,我们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青岛铠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邢桂松说。
为加快辖区产业转型升级,街道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截至目前,已助力19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获评“专精特新”企业,2家获批市级绿色工厂。
市场开拓方面,王台街道推动成立王台纺机协会和外地商会,通过强化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引导30余家企业成功转型外贸企业。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盛泽国际纺机展等大型展会,为企业搭建展示产品和拓展市场的平台。今年以来,已帮助辖区企业拿下超过15亿元的意向订单,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内需释放方面,街道通过举办“智汇王台·工创未来”创意大赛、“桃花秘境”青年寻宝、“巾帼创业促就业”等特色活动,联动20余家商家推出青年消费优惠,开展“吃住行游购娱”特惠引流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潜力。重点推进“旺街”特色活力街区一期建设,同步规划项目二期,有效拉动了王台大集、青年创意美食集市等商贸集聚区发展。预计这些举措将拉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为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走到身边”到“办到心里”,从“解决当下”到“谋划长远”,王台街道用“诚心服务”打破了政府与企业的“玻璃门”,构建起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22支服务团、95%的办结率、100%的满意率——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王台街道的创新实践表明,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需要真心投入、持续创新的系统工程。在这里,政府与企业正在携手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