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这场“土特产”嘉年华“食”力圈粉

西海岸新区举办金秋丰收市集,为优质农产品搭建展销平台


  董桂梅通过直播带货向网友推销自家产品。

  ▲参展商现场冲泡茶叶,供市民品尝。

  ▲众多新区优质农产品亮相金秋丰收市集。
  □文/图 本报记者 祁璟

  金秋九月,秋实有约。9月21日,西海岸新区“庆丰收、促和美、享喜悦”金秋丰收市集在西海岸万达广场举行。本次市集以农产品展销为核心,融合非遗展演、农耕体验、线上直播等多元形式,不仅是展示新区农业发展成果、传播农耕文化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助力农民增收、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的创新举措。

  搭建产销对接平台
  让特色农品“走出去”

  市集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西海岸新区的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来了海青茶、琅琊鸡、灵山岛海参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副产品,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选购。
  与此同时,线上直播同步发力。“乡土网红”与“农业大V”通过镜头,生动讲解农副产品养殖、制作过程,并在直播间开展限时折扣、满减优惠、互动抽奖等活动,极大激发了观众的购买热情。
  “家人们,我替大家尝尝肉燕啊。嗯!又鲜又嫩。”来自大村镇浓香山村的董桂梅正通过手机向网友推销自家产品。这次金秋丰收市集,她带来了麦香馒头、琅琊鸡、松仔蛋以及手工制作的新鲜肉燕等特色产品。为了提升自家产品的知名度及销量,董桂梅一边向过往市民介绍,一边时不时对着直播镜头和网友互动。“快到丰收节了,对于农户来说,这是一个喜庆美好的节日。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可以让我们大村镇的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大村好品’的口碑传遍四方。”董桂梅说。

  趣味互动增强体验
  活态传承农耕文化

  产品展销区热闹非凡,主舞台区也是精彩不断。国家级非遗柳腔、胶州大秧歌等传统节目轮番上演,本地农民登上舞台,以戏曲、舞蹈、乐器演奏传递丰收的喜悦,展现新时代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室内农耕文化体验区成为亲子热门打卡点。手工扎染、植物拓染、麦秆画制作等传统手作体验,搭配巨型农作物气模、蔬菜KT板等创意装置,让大家沉浸式感受农耕文化魅力,厚植爱农助农情怀。
  “咱们新区的特色农产品原来这么多呀。我品尝了海青茶、大村肉燕、米酒……每一款口感都很好,让我挪不动步。”新区市民宋蔚明开心地说道,“而且现场独具特色的传统节目表演和农耕文化体验,更为我们逛市集增加了很好的体验感。”

  普及知识解读政策
  多方联动赋能发展

  金秋丰收市集期间同步开展第四届“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馆以及金融机构等单位现场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惠企政策解读等服务,并推广“个体益贷”融资产品,以精准服务助力农业发展。
  柯小欢是青岛昊琴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公司位于胶南街道小邓陶股份经济合作社,是今年刚投产的“新新企业”。此次金秋丰收市集,柯小欢带来了企业生产的米酒、醪糟等多个产品。“希望通过这次市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产品,同时也借此机会向现场工作人员详细咨询一下新区各项惠企政策,为下一步企业发展做好规划。”柯小欢表示。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区将紧扣“城乡融合发展”主线,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不断健全农产品销售网络,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持,共同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