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举办“琅琊荟”人才科创市集巡回展
让高校科创成果走出“深闺”

9月16日,“琅琊荟”人才科创市集巡回展在青岛理工大学福瀛科技园启动。
□本报记者 张静
日前,“琅琊荟”2025首届驻青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精英挑战赛颁奖活动在西海岸新区举行,备受瞩目的“琅琊荟”人才科创市集巡回展同步在青岛理工大学福瀛科技园拉开帷幕。这是一次高校智慧与产业力量深度融合的盛会,也是一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科创成果体验展。
因赛而生
推动资源与需求有效衔接
“琅琊荟”人才科创市集是“琅琊荟”2025首届驻青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精英挑战赛的后续延伸。本届赛事以“科创新生态,智领新未来”为主题,紧扣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及新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分为面向高校专家教授的创新类、创业类赛道,以及面向高校大学生的创意类赛道。
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赛事吸引来自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22所驻青高校的289个项目参与,参赛人数超过1200人。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多轮选拔,最终68个优质人才科创项目脱颖而出。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疗等战略新兴产业方向。
本次市集作为大赛成果的集中呈现,旨在打破科技成果与市场应用之间的壁垒,推动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有效衔接,为高校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展示、对接、服务的舞台。
市集定位
展示成果与促进转化并重
“琅琊荟”人才科创市集首站设在青岛理工大学福瀛科技园,展示方式包括展板图文介绍、实物模型演示、项目手册详述以及专业人员的现场讲解,多维度呈现高校科研团队和青年大学生的创新成果。这些项目不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更展现出较大的市场应用潜力。例如,山东科技大学教授的“无机杂化仿生胶黏剂”项目已在新区选址落地,“高精度多参量光纤智能传感系统”项目正在接受股权架构设计专业辅导。
“琅琊荟”人才科创市集还汇聚了金融创投机构、人力资源企业、区属国企以及政策服务单位,形成“一站式”资源对接平台。现场提供从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到企业创办、项目融资、人才招引、政策申报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支持,切实帮助科研团队解决成果转化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这种集中展示与精准对接相结合的方式,“琅琊荟”人才科创市集有效促进了人才、技术、资本与市场之间的深度融合,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系统性支撑。
多方协同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生态
“琅琊荟”人才科创市集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也是新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举措、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新区深入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瞄准高校人才科创成果转化落地这一关键,布局古镇口大学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四大环高校人才创新圈,建立“双聘双跨”校企人才共享机制,建强古镇口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打造区域人才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持续构建“1+10+N”贯通式人才科创赋能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揽子”精准支持。这些举措为“琅琊荟”人才科创市集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与资源保障,使该市集成为新区推动校城融合发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实践。
“琅琊荟”人才科创市集采取巡回展示的模式,后续还将走进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通过资源流动与共享,形成“西海岸出发,全市开花”的辐射效应。这种模式不仅扩大了优秀项目的曝光度和影响力,也有助于创新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精准对接
让科技成果找到适配场景
作为巡回展的首发站,青岛理工大学福瀛科技园站承载着示范与启航的双重使命,正是资源最集中、关注度最高、机会最丰富的一站,是了解新区乃至青岛市高校科创实力的良好窗口。
此次巡回展将为不同群体搭建精准对接的桥梁,对于企业,这是一个了解前沿技术趋势、寻找合作项目、解决技术难题的良好机会;对于投资机构,这里汇聚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初创期、种子期项目,值得密切关注和对接;对于高校师生,这是一个展示研究成果、获取市场反馈、拓展合作渠道的平台;对于孵化载体,可以深入了解创新资源分布,优化服务体系,提升孵化效能。此外,广大市民与科技爱好者亦能在此感受科技改变生活的魅力,拓展视野、激发创新灵感。
期待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高效对接,让更多科技成果在交流合作中找到适配应用场景,顺利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为青岛城市科创活力的持续提升、智慧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