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乡村书写“国企助农”精彩答卷

1▲海控集团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
2▲海控集团志愿者到宝山镇养老院为老人理发。
3▲海控集团员工到宝山二村慰问老党员。
4▲海控集团投资建设宝山二村水泵房,解决饮水问题。
解民忧、兴产业、强治理,海控集团多维发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以前一到夏天用水高峰,水龙头里的水就跟不上趟。新水泵房启用后,水压特别足,现在洗衣做饭再也不用愁了。”近日,在西海岸新区宝山镇宝山二村王家小庄自然村,村民李大叔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喷涌而出的清水,脸上满是笑容。当天,由海控集团投资建设的宝山二村水泵房饮水提升工程正式通过验收,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饮水问题,也拉开了海控集团以国企担当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序幕。
作为西海岸新区国有骨干企业,近年来,海控集团始终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依托自身在资源调配、资金实力、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核心优势,以“产业帮扶筑根基、民生改善暖民心、党建引领强动力”为路径,在西海岸广袤乡村书写“国企助农”的精彩答卷。
精准施策解民忧,民生工程暖人心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帮扶工作中,海控集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首要任务。
宝山镇宝山二村是海控集团的帮扶村庄。帮扶之初,集团帮扶团队便深入村庄开展实地调研,发现王家小庄自然村的自来水设施已使用超20年,压力罐锈蚀漏水、配电箱及电缆老化等安全隐患突出,每到用水高峰期村民用水困难,于是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集团。
很快,一份总投资12万元的水泵房饮水提升工程方案通过集团党委会审议,从方案设计到设备采购,再到施工建设,集团全程跟踪监督,仅用一个多月便完成了新水泵房建设。“新水泵房水量很足,以后夏天不愁水压不够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是对海控集团民生工作的认可。
与此同时,针对宝山二村瓦屋大庄自然村村民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海控集团又投入4万元,将原有老旧办公室改造升级为集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便民服务站于一体的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如今,每天都有村民来这里读书看报、下棋聊天,欢声笑语回荡在乡村小院中。
不仅如此,海控集团在传统节日里的“暖心慰问”从未缺席。2024年以来,集团已累计走访慰问宝山镇宝山二村、六汪镇立柱新村等帮扶村的老党员、困难群众200余人次,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等慰问物资,价值超4万元,把党组织的关怀和国企的温暖送到了村民心坎上。
产业赋能强根基,激活乡村造血力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海控集团深知,短期帮扶只能解燃眉之急,唯有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产业,才能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让村民真正实现稳定增收。为此,集团立足帮扶村资源禀赋,主动转变帮扶思路,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赋能跨越,为乡村产业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在六汪镇立柱新村,一片闲置土地的“改头换面”,成为海控集团产业赋能的生动注脚。
2024年,立柱新村计划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建设红薯种苗研发基地项目,新建一座约1000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用于红薯新品种苗的研发和产品初加工等。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可解决村内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可进一步加深与驻村企业的合作,为村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得知立柱新村的这一计划后,海控集团投入帮扶资金15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当地红薯产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为乡村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产业帮扶既要“建项目”,更要“通销路”。针对立柱新村及周边村庄村民自种的葡萄、苹果等农副产品,海控集团积极搭建连接农村与市场的桥梁,还开展了集团员工“订单认购”活动,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益,对于集团员工而言,也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到新鲜、健康、绿色的农产品,实现了“村企双赢”。
党建引领聚合力,共建共享促发展
“党建是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海控集团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建联建、资源联动、服务联心”,推动集团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了“双共建、双融合”的帮扶新格局。
2024年,海控集团积极协调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质资源进社区,在共建单位辛安街道江山北路社区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层治理等服务项目,定期开展联建共建活动,以“双共建”促进“双融合”,全面推动集团党建联系基层和服务民生工作提质增效。
“通过与海控集团的党建联建,我们社区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也更强了。”江山北路社区党委书记戈绣春感慨道。
从宝山二村的水泵房到立柱新村的产业项目,从村民手中的“增收单”到脸上的“幸福笑”,海控集团以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书写责任。展望未来,海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立足国企职能,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创新帮扶模式、提升帮扶实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海控力量”,让乡村的天更蓝、水更清,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董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