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签约落地青岛市氢能产业园不到7个月,安池科技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已进入试产阶段,为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卡位入链,“氢”风正劲


  安池科技项目一期已进入试产阶段,即将投入使用。
  □文/图 本报记者 丁霞

  今年3月14日,青岛市氢能产业园第二次集中签约暨重点项目投产(启用)活动上,由上海安池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安池科技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以下简称“安池科技项目”)签约。项目一期建设200千瓦和120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二期计划2026年开工,将上海工厂系统总装、电堆、PVD等全部生产线和上海安池科技总部迁至青岛市氢能产业园。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氢燃料电池系统1万套,产值10.5亿元。
  仅用了不到7个月,该项目一期生产线已进入试产阶段,即将投入使用。这座位于西海岸新区泊里镇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正汇聚起氢能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安家新区<<
从上海到青岛的战略转移

  近日,记者走进安池科技生产基地发现,工作人员穿梭在崭新的设备之间,正进行氢燃料电池系统第二代产品的试制工作。“项目一期布局的200千瓦和120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目前设备已就绪,正处于试产、培养技工阶段,即将投入使用。”上海安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伟告诉记者,现在生产基地的大部分技术人员为上海总部技术人员,项目一期正式投产后计划招收50人以上,二期项目投产和上海总部搬迁后,总人员将达到150人以上,届时预计带动本地就业100人以上。
  “安池科技专注于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氢能应用技术研发,逐步布局在氢交通、氢储能、氢工业三个领域的产品研发及应用,目前已打通氢燃料电池全产品链的研发及制造布局,并批量化市场应用。”安伟介绍,安池科技的战略转移不仅体现了企业自身的扩张需求,更凸显了青岛氢能产业的集聚效应正在加速显现。
  >>全链布局<<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5亿元

  上海安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门从事氢燃料电池、氢储能发电、制氢装备、燃料电池相关产品研发及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公司核心团队由从事氢燃料电池行业20余年的行业专家组成,具备金属双极板和膜电极两大核心部件的基础研发和快速迭代能力,形成了燃料电池双极板、膜电极、电堆、系统及发电装备的全产品链研发及制造布局。安池科技从德国引进了国内首条年产500万片金属双极板PVD涂层线,可为行业提供专业高效的金属双极板清洗及涂层服务,陆续推出了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的燃料电池产品及分布式发电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城市公交、通勤客车、轻卡、中重型卡车、市政环卫等车型,以及氢储能分布式发电等场景。
  位于青岛市氢能产业园的安池科技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土地厂房、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2.37亿元,建设周期36个月。项目占地约60亩,建筑面积33420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生产200千瓦和120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二期将在2026年6月前将上海总部迁移至青岛市氢能产业园,打造安池科技总部,2027年内将上海工厂系统总装、电堆、PVD等所有产线生产线整体迁移至产业园拓展区厂房。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氢燃料电池系统1万套,达产后产值10.5亿元。
  >>精准服务<<
氢动能基金护航项目建设

  “前期,青岛泊里华德诚志氢动能基金已完成项目尽调工作,确定对安池科技项目进行股权投资,该项目也是基金计划投资的首个项目。”青岛新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伟介绍。
  据了解,青岛泊里华德诚志氢动能投资基金项目由青岛新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诚志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基金规模4亿元,目前正在加快对安池科技、澎华氢能等项目的投资工作。
  “基金将充分发挥投资杠杆作用,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多维度资金支持,推动项目早日落地投产,吸引优质项目落户泊里。”卢伟表示,为保障项目建设,基金管理方多次到上海进行尽调工作,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最终确定对安池科技项目进行股权投资,用于支持项目建设。
  据了解,在项目洽谈之初,泊里镇相关领导多次带队赴上海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安池科技核心竞争力及产业布局,仅用半年时间实现从洽谈到落地。面对项目一期厂房租赁需求,泊里镇积极为企业寻找合适的厂房并争取最优价格,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这种高效的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随着安池科技项目的有序推进,安池科技在青岛的发展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未来,年产氢燃料电池系统1万套的制造基地不仅将带来10.5亿元的年产值,更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氢能产业链生态。青岛市氢能产业园将成为华北地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国氢能产业向规模化、商业化迈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