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滩涂,经年沉寂。”10月30日下午,忙碌完一天的电力老员工郭常山,回忆着他刚来董家口时的场景。
今年49岁的郭常山是市供电公司“彩虹党员服务队”队长。2009年3月,青岛市重点工程董家口港开发建设的喜讯发布后,郭常山便扎身董家口,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了供电、保电重任。筑基、架线、增容、抢修,多少个日日夜夜,对郭常山及其工友来说,早已数不清楚。
港区建设,电力先行。2009年春节前夕,随着董家口变电站220千伏进线泊里段以及110千伏董城线、董泊线等项目的施工,近千人在这片热土上忙碌工作着。而这一年过年,郭常山连饺子都没有在家吃。
在青岛董家口港的带动下,各类企业雨后春笋般入驻泊里镇,用电需求也越来越大,中交一航局、海洋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港口投资建设集团、董家口港区路桥项目部等港区投资方相继申请安装变压器,线路设备和配电设备的安装一环扣一环。“这些电力配套是事关董家口港设施的‘生命线’,港区20多个投资公司、上千人的建设队伍可是把‘宝’都押在你们身上了。”董家口港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的一席话,让郭常山热血沸腾。“那段时间真是忙的啥都不知道了。”谈及当年的工作,郭常山历历在目。
去年,中建筑港集团落户董家口。按照要求,一个月内要提供两台630千伏的变压器。这么短的时间,郭常山也是第一次接到如此棘手的任务。“担子架在了肩膀上,扛不动也得扛!”郭常山的这句话一直清晰地响彻在全队63名员工的耳边。勘察、设计、挖坑、立杆,仅用两天的时间就架设了26根基电杆,工期正值多雨季节,很多员工感冒了。任务棘手,人员短缺,这又让郭常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界。“就是再累也得把活干完。”就是凭借这股牛劲,郭常山的彩虹党员服务队仅用20天就完成了所有工程。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事业部副经理王晓晖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太牛了,如此的工作作风让人折服。”
这样的例子在郭常山扎根董家口的日子里比比皆是,他常说,从每个基电杆、每档线路、每台设备的每个螺栓、每个部件,都要层层把关。三年来,电力工程施工工地已达200多处,没有一处因为技术或者施工问题而延期。
从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中石化油码头、海湾集团码头、北方石化码头、摩科瑞码头、中石化LNG码头等相继开工,郭常山见证了董家口的发展变化。看着一个个项目开工建设,郭常山说:“值了!”
据统计,董家口开工建设的三年里,郭常山及其工友共为驻港8家投资建设方架设10千伏线路33.45千米,敷设电缆5.65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43台,总容量超过19460千伏安。
(卢振钟 张晓虹 丁大千)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