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走在田间小道,老远就看见正在施工的钢构大棚和成群结队的采摘女工,她们正忙着采摘青椒、茄子、豆角、大葱,然后送到盛客隆超市。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盛客隆万亩蔬菜基地”,也是未来董家口港区和西海岸经济新区的蔬菜物资供应后备基地,而这里,也成为大场镇特色农业发展走向“深绿”的一个缩影。
万亩基地变身“绿色仓库”
大场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以前是菜收了找市场,常会发生“菜贱伤农”的情况。主要因为农户对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把握,而如今这种模式正逐步得到改变――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订单式种植,大场的蔬菜产业正在实现突围。自2010年底,大场镇保子埠村凭借村里得天独厚的水源、土壤条件,与盛客隆公司签订了万亩蔬菜基地协议。
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承利告诉记者:“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有机蔬菜供应,我们也是顺应胶南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大潮流,抓住了这个机会。盛客隆蔬菜基地项目是我们从镇里争取的,为的是带动村民发展特色农业。”2010年底,在镇经贸中心、镇村中心、经管站的帮助和指导下,保子埠村两委与村民协商土地流转,利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500亩的土地流转。
村民乐享“绿色银行”
“我们在这里打工,一天就能挣55元,一月下来在家门口就有15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我们把土地流转给盛客隆公司,一亩地一年租金1200元,我们的日子真是相比之前舒服多了。”大场镇保子埠村50岁的李承民乐呵呵地说着自己的新生活。“盛客隆蔬菜基地为我们村安排了100余人的剩余劳动力,年人均收入两万多元,这个项目为我们村带来了非常客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结伴劳作也使村民们更加和睦相处,促进了村子的和谐稳定。”保子埠村村主任李泽钱说。
农超对接实现“绿色供应”
据悉,这个蔬菜基地项目不仅可以实现“超市+基地”的农超对接,完成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直接供应,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绿色“放心菜”,而且可以辐射董家口经济区等重点区域,为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提供充足物资保障,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从正月开始,我们的土地就没闲着,先后有香菜、土豆、黄瓜、大葱、韭菜等蔬菜供应全市35家超市。因为减少了中间购买环节,这个项目也为我们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盛客隆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王经理介绍说。“现在,我们基地里种有白菜、萝卜、青椒、茄子、豆角等。考虑冬天的蔬菜和水果供应,目前我们基地正建立5个钢构式春秋大棚和5个冬暖式大棚,这样新进的优质品种水果蔬菜就能在春节前后上市。”
“深绿”发展蓝图逐步展开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时,王经理很自信地说:“过一段时间,我们将进一步向南延伸,扩充土地流转面积。计划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100个、钢架大拱棚100个、育苗温室1万平方米、露天观光采摘区及配套功能区8万平方米和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设施。到时,年可生产优质蔬菜8000余吨,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李亮 赵庆妹)
编后语:近年来,大场镇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大棚葡萄、黄金梨、草莓、胡萝卜等特色果蔬作物,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业之路,出现了诸如农超对接、有机蔬菜、高新渔业区、生态发酵养猪等一些“新鲜词”。这种大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带动农民走上了“深绿”特色农业发展的道路。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