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昔日卖油郎 今日身家过千万

――王彦荣的创业致富路

在泊里镇蟠龙庵村,有一家专门生产面粉的工厂――青岛皇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每天可以加工小麦300吨。然而,你可能想不到,这家年产值连续十年达6000万元的面粉厂在十几年前只是一家小油坊。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一位名叫王彦荣的中年人。

拼命三郎趟出致富路

37岁的王彦荣是土生土长的蟠龙庵人。他高中毕业后就回了村,经过一番考察后,他开了一家油坊,专榨花生油和豆油。在卖油的过程中,王彦荣发现了一个问题。“那时候咱们的星华面粉做得不够好,市场占有率低,人们吃的面粉大都是江苏、潍坊等外地的!”

不满足于做普通的卖油郎,王彦荣随即千方百计筹集30万元开了一家面粉厂。在1997年,30万元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巨款,但对于建厂子却是杯水车薪。“东拼西凑的30万元就搞了一个基础设施的投入,那个设备比起现在的设备,说白了就是一个小作坊,设备自动化程度很差。”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有的只是别人的不理解。

没有技术人才就自己去学习,没有资金买原料就硬着头皮跟原料商去赊,生产出来的面粉不好就当猪饲料卖,王彦荣凭着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1999年,王彦荣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花近百万元换了第二套制粉设备。当时很多人说他得瑟,刚挣了几个钱又全投上了,但王彦荣却不这样认为。“一个企业,当你叫别人去淘汰你的时候,就死掉了,要学会自己淘汰自己,包括一个人也一样,在社会上生活,要横向之间找差距,纵向之间找不足。”王彦荣告诉笔者。

当初有人预言说,王彦荣的面粉加工厂规模小、资金少,人才留不住,被淘汰是必然的,但是,到2002年,王彦荣的面粉厂不仅没有倒闭,反而又花300万元更换了第三套设备。凭着自己的努力,面粉事业风生水起,现在已经发展到高端面粉、专供面粉、通用面粉、麦飘香四大系列营养面粉,拥有皇丰和靓麦两大品牌,共三十多个品种。

用好人品做好食品

“一个食品企业,没有好的人品是做不出好的食品的。”在王彦荣看来,这是一个生意人最重要的品质和诚信。“在做食品的时候,一定想到这个食品是我自己在吃,而不是做给别人吃的。要用这种态度来做我们的产品。”

王彦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原料的采购到设备的加工,小麦制粉过程他都严格把关,产品出库时的检验更是精益求精。

皇丰面粉有着十几年始终如一的稳定质量,因为王彦荣知道,面粉的质量问题一方面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从另一意义上说,质量也是企业的生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在皇丰面粉厂,不仅有成套的检验化验设备,更有24小时质量服务监督电话。“用皇丰公司的面粉有十几年了,平均每天要用四十袋面粉,淡季的时候每天也要用十几袋。主要是看中皇丰面粉的质量。”泊里镇卢记烧饼店老板卢孝君说。

自己富了领着大伙富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在王彦荣这里,“推陈出新、永不满足”就是他办企业的法宝。现在,王彦荣根据世界面粉业的总体趋势,又准备更换设备。“等企业规模上去以后,在未来的两年时间内,把小麦粉的加工能力扩大到1000吨,延长企业的产业链,搞订单农业。”谈起未来的发展,王彦荣信心满怀。

王彦荣富了,但他乐善好施,帮村里干了不少事;更因为致富带动能力强,他在村里的威望也越来越高。2011年,王彦荣以高票当选蟠龙庵村的村主任。“我当村干部的出发点就是以我现在的能力帮着村里的老少爷们共同致富,让全村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现在,青岛皇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仅为蟠龙庵一个村就提供了40多个工作岗位,面粉厂带动起来的其他行业也让周边村民增了收致了富。

如今,青岛皇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壮大了,有人劝王彦荣出去找地扩大工厂规模,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王彦荣总是拒绝。“虽然说我这个工厂在农村,但是这是我赚得第一桶金的地方,我不能忘记这个地方,我会把我的工厂在这个地方继续做大做强。”(董梅雪 夏强瑞)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