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故国神游:斯美塔纳的《我的祖国》

故国神游于斯美塔纳而言,开始于对故国传说的追溯,完成于对广袤故土的寻根探源。当他的脚步停留在维德拉河与克拉莫纳河的交汇处时,一个伟大的乐思伴随着一冷一暖两股激流汇聚而出――这便是《伏尔塔瓦河》开始的动机,亦是整部《我的祖国》的初始。1882年12月5日,《我的祖国》全章节在布拉格进行了盛大的首演,斯美塔纳在孤寂的聆听中完成的巨作终成了捷克音乐的另一个代名词。

斯美塔纳在《我的祖国》中所采用的套曲形式,既使每首交响诗独立成章,亦使它们具有“若即若离”的精神气质。《维舍赫拉德》作为《我的祖国》中的第一首,对整部套曲的意义可谓十分重大。整首作品在慢板之下,由竖琴演奏的充满即兴风格的维舍赫拉德主题开始,但此刻,这雄伟主题却轻描淡写,欲说还休,激起了听者的兴趣。随后,主题开始产生裂变――厚重的史诗感被倏然“泼洒”于乐音之上,整个木管(第8小节)便被斑斓地填充进来,为古堡“添砖加瓦”。

在木管宁谧的氛围描摹之后,乐曲在第284小节借由猛烈的乐队全奏再次演绎了维舍赫拉德主题,并形成了整部交响诗套曲的核心之一。在此之后,竖琴的即兴演绎再次响起,似乎巍峨的城堡已渐推渐远,母亲河则在不远处奔流而来……

整首作品从“伏尔塔瓦河”的溯源说起,这是斯美塔纳创作的始端,亦是拉开大河之舞的始端。源头之一由两支长笛演奏,弦乐的拨奏则如漾起的点点涟漪,为大河的溯源增添了微妙的点缀。在源头之一的“冷冽”被诠释到位后,斯美塔纳便从容地让源头之二适时出现――这便是由两支单簧管在17小节的别样插入,冰冷的河水即刻被暖流所融,而缠络着民族之魂的伏尔塔瓦河也终于在大提琴的深沉铺垫后出现――伏尔塔瓦河主题(第40小节)。木管轻盈的流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在弦乐连续附点之下宽广的线条,这雄壮的大河似乎亦具备吐纳情感的绵长力量。

但静谧终究只是大河的一面。在斯美塔纳精心设计的“黎明破晓”过渡之下,长笛与单簧管所勾勒的大河之魂再次四散溢开,重新“唤醒”了伏尔塔瓦河(第239小节),并在随后的“圣约翰的激流(第271小节开始)”中,以气吞万里之势释放着大河千万年所积累的尘埃与碎片……短笛在高音近乎刺耳的鸣响着,钹在弦乐的高音下行中近乎执拗地释放着压抑的能量,巨大的轰鸣裹挟一切,饱满地展现着大河雄壮的独舞!此后,更热烈的伏尔塔瓦河主题喷薄而出(第333小节),并最终在359小节重新迎回我们所熟知的“维舍赫拉德”主题,两首作品瞬时连成一片――不懂《维舍赫拉德》,恐怕便不能理解现在的《伏尔塔瓦河》。在“维舍赫拉德”的照耀之下,“伏尔塔瓦河”继续着前进的脚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