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胡黎明:不抛弃,不放弃……

12月21日是传统节日冬至,天空阴霾,刮着冷风。

胡黎明去医院给丈夫韩秀继拿片子回家后,像往常一样开始照顾“植物人”弟弟胡利军。“每天需要给他活动好多关节,不然血液不通畅就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她解释道。

胡黎明的家在黄岛区长江路街道长江中路社区。阴天的傍晚,室内的光线有些昏暗。并不宽敞的住房里,简单的电器家具摆得井井有条。在这个普通的家庭中,瘦弱的胡黎明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但她的脸上却始终挂着微笑。

胡黎明和丈夫都是枣庄矿业集团附属医院的职工,家庭生活比较宽裕。2003年,退休的夫妇两人投奔在黄岛工作的弟弟胡利军,本打算享受退休后的生活。谁能想,2007年9月26日,47岁的弟弟胡利军驾车到潍坊办理业务时遭遇车祸。从此,胡黎明夫妇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车祸之后,我们全家人唯一的想法就是,全力以赴抢救弟弟,哪怕有一线希望,我们也绝不放弃。”胡黎明说。经过了两次开颅手术,胡利军的脑干损伤难以治愈,被诊断为植物人。“除了父母,那段时间,全家人都停止了自己的工作,陪护治疗。”担心年迈的父母受到打击,弟弟的事情瞒了父母整整4个月。

因为车祸责任人无力赔付巨额费用,胡黎明就想办法凑钱为弟弟治疗。巨额医疗费把这个家逼到了极度窘迫的境地。

有人劝胡黎明:“就算你倾家荡产去治,脑干损伤也很难治好,不如让你弟弟少受点病痛折磨,对他来讲也是一种解脱……”

“他是我弟弟,是自己的亲人,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也要尽全力维系他的生命,决不放弃。”胡黎明说。

胡利军的妻子告诉笔者:“胡利军出事后,大姐毫不犹豫地担负起照顾他的责任,让我出去工作。”“弟媳出去工作是我要求的,当时他们孩子正上大学,全家人得有生活经济来源,他的康复医疗也需要花钱。”胡黎明说。

“哪怕有一线希望,也绝不会放弃……”

“最困难的时期已过去了……”

照顾弟弟、帮助弟弟康复,是胡黎明夫妇这几年来最大的生活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们改变了许多。刚来到长江中路社区时,胡黎明是社区文艺活动的骨干,经常帮助社区开展文艺活动。从弟弟出事那天起,她就再没有时间参加活动了。就连家里每天吃的菜也是女儿女婿帮忙给买的。胡黎明的二老住得近,母亲患糖尿病,她只能利用每天早7点、晚6点给母亲打针的时间简单照顾。韩秀继的母亲远在枣庄,他已经很久没回家看望了,只能通过电话问平安。

街道和社区都很关心胡黎明夫妇,关心胡利军的病情,无论有什么样的送温暖活动,想到的第一家总是胡黎明家。工作人员也经常来看望胡利军,去年还帮助申请得到残联捐赠的一部轮椅。“这次来感觉胡利军的眼睛似乎比以前有精神,脸色也好看多了。看来恢复得不错。”社区工作人员薛新伟说,“胡阿姨一家人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凝聚力,让人十分钦佩,这种姐弟情确实让我们感动。”胡黎明的真诚、热情也为她赢得好人缘,她的朋友邻居经常主动提出帮助。面对各种帮助,她总是婉言谢绝:“我们家还过得去,不用为我们宣传帮助,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我们没有太高要求,就是好好照顾他,希望他逐渐恢复点意识,扶着能坐,就很满足了。如果以后科学发展,脑干移植技术成熟了,说不定能治好,那就更好了!”透过胡黎明的眼神,看出她对弟弟未来的坚定信念。

(赵亮 张力 李丽萍)

后记:笔者离开时,胡黎明有点难为情地笑着说:“其实我们帮助的是自己的亲弟弟,也不是帮外人,真是不好意思拿来宣传。”可即便是亲人,遇到这种情况,又有几人能数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这种持久的亲情力量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