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梧桐引来众凤栖

产业发挥“磁场“效应 八所高校汇聚西海岸

六大产业蓬勃发展,港口经济欣欣向荣,青岛西海岸正成为青岛市、乃至全省最惹人瞩目的经济高地。与汹涌澎湃的经济浪潮同步,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八所高校相继落地,专业设置紧密联系区域产业,一个产业发展带来的磁场效应强力吸引并优化着高等教育资源。

西海岸磁场效应初显

2004年,山科大将办学主体迁往开发区,建设了青岛市最大的单体校园,掀起了高校入驻开发区的热潮。随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相继落户。原有的青岛理工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青岛黄海学院等高等院校也在西海岸建设新校园,与新区一期迸发出新的生机。这八所院校招生形势连年看涨,生源质量逐年提高,专业设置也与区域经济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随着西海岸经济建设的全面提速,教育资源以更加高效的态势集中优化。

2013年2月7日,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在西海岸经济新区成立。据透露,该集团计划整合现有职业院校资源,筹建西海岸职业教育大学,实现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的贯通培养。该集团将对校企资源优化整合,将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青岛开发区与山东科技大学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山科大科技园,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也表达出落户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强烈意向,西海岸产业吸引的磁场效应开始彰显。

专业设置优化调整

经济发展吸引着高校的落户,高校也调整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而添砖加瓦。新形势下,高校纷纷表示,要紧密结合西海岸的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相关专业,以期跟上西海岸经济裂变式发展步伐。

位于唐岛湾畔的中国石油大学已经成为我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石油大学设立的化学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同我区石油化工产业紧密结合,发挥了其在能源研究、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引领了我区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商务管理(家电)、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软件技术、服装设计和市场营销(啤酒)、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不但同区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是国家重点专业。

青岛滨海学院设立的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本地的家电产业、软件外包产业等输送了大批人才。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物流管理、电气工程、港口机械等专业专门培养面向港口的高技能人才,将为新区的双港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后盾,仅去年,他们就向董家口港输送了600多名港口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搭建“科技后台”

人才是西海岸发展的关键。西海岸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蓝色经济发展的桥头堡,需要大批高层次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西海岸依托区内高校云集的优势,积极搭建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目前,区内的八所高校纷纷与企业在专项研究、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领域实现合作,带动了西海岸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依托山科大而建的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已成功孵化出青岛泰克博思电工技术有限公司、青岛越远空间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优质的蓝色科技型企业。目前该科技园现已建成3.3万平方米孵化器,入驻企业94家,其中,在孵企业63家,累计转化成果近百项。

此外,石油大学的校企合作平台以及依托学校而成立的实验室为本地石化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后台”。高等教育资源的汇聚优化为本地培养和输送更多合格实用人才,提供了智力支持,而且具有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重意义,随着西海岸各方面建设的快速推进,高等教育资源正日益转化为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极。 张新勇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