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农闲“不闲”忙增收

——理务关经济区多措并举拓宽群众致富路

过去,农民从入冬开始一直到正月这段时间是农闲时节,收入鲜少。但对于理务关经济区的农民来说,他们的农闲并不闲,不是在家里忙着搞食用菌大棚,就是种植草莓,忙得不亦乐乎。

小蘑菇让农民富起来

大棚食用菌的销量虽然好,但建一个食用菌大棚差不多需要一万元,对农民来说是一笔巨大开支。一开始,大家怕投了钱见不着收益,积极性不是很高。

为鼓励农民发展大棚食用菌,青岛卫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殿兵,把合作社的大棚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为他们节省了建大棚的费用,渐渐有一批村民开始尝试种植蘑菇。

然而,蘑菇丰收了,种植户遇到了新问题:单靠批发商来收购或者是农户到市场上去卖,收入极不稳定。于是,该合作社又从城阳引进了一家企业,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食用菌,即:合作社把大棚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卖菌棒给农户,并保证菌棒的最低出菇量,如果低于这个量,合作社就把差额补给农户,而企业就以保护价收购,然后再外销。这就降低了农户的风险,保证了农户的收入,也为他们节省了卖蘑菇的时间。收入有了保障,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从事大棚食用菌种植。

种植户王立秋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可以放一万个菌棒,一个菌棒最低可以出3斤蘑菇,照今年的批发价2.7元算,一个大棚就可以收入8.1万元,再除去菌棒费用、管理费用等,一个冬天就能纯收入5万元左右,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大棚草莓鼓起钱袋子

走进和平村的草莓大棚,一股甜香扑鼻而来,通红的草莓在翠绿叶子的陪衬下十分诱人,吃一颗草莓口感柔软、满嘴香甜,回味无穷。理务关经济区大棚内的草莓都是采用蜜蜂授粉,用杀虫灯杀虫,不施任何化肥和农药,草莓口感非常好,备受各地客商的青睐。春节期间,大棚草莓更是供不应求,每天各地的客商早早来到和平村抢购草莓,根本不用农户自己出去卖。记者在现场看到,半个小时的工夫就来了两拨顾客。种植户闫文日说:“春节前夕一斤草莓能卖到20元,现在虽然便宜了,一斤也能卖到8元,草莓还能摘到5月份。今年,我一个草莓大棚就能赚一万左右。”

据了解,截至目前,理务关经济区共发展食用菌大棚300余个,年产菌棒7200万棒,草莓大棚100余个。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农闲时节在家种植食用菌、草莓走上了致富路,拓宽了增收的新渠道。

滕以庆 王晓燕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