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琅琊镇西杨家洼村海上养殖区,一排排养殖水产品的网箱如同梯田,一艘艘渔船穿梭往来,悬挂的国旗迎风飘扬。日前,记者来到这里,正碰上“海上党支部”成员们召开支部会议,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谋发展大计。
近几年来,琅琊镇党委借鉴陆地党建成果和经验,将党建触角延伸到海上,通过大量的实地走访,将从事海洋渔业一线生产的渔民党员集中起来,在西杨家洼村成立了全省首个海上党支部,吸纳了23名渔民党员。与此同时,海上党支部同镇边防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等部门加强联动机制,对渔民党员的信息进行全方位覆盖,实施上门服务、进船服务等便民利民措施,对渔民突发的海上作业事故、所需求的法律援助和疾病救治等问题,及时给予相应救助。“多年来,我镇渔民党员比较分散,相当部分渔民党员游离于基层党组织之外,很难参加正常的党组织生活,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镇党委组织委员李常金说,“海上党支部的成立,为50公里的海岸线上构筑起了以海上党员为点、海上党支部为线、广大渔民为面的工作带。”
结合渔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党支部成员利用闲暇时间对渔民党员进行走访,向他们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最新的渔业生产技术。在渔民外出捕捞期间,党支部也会通过无线电、手机简报等形式和渔民党员进行互动,时刻让渔民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党支部还积极联系党委政府,通过上级相关部门扶持,投资20多万元新建占地110平方米的渔民培训教室和农家书屋,邀请渔业研究所、全镇养殖能手等专业人才现场讲座,为渔民搭建了一个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养殖技术、促进科研机构和基层渔民沟通交流的服务平台。
西杨家洼村渔民在“海上党支部”和渔业合作社的带领下,逐步实现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现在养殖面积已经达到800多亩,全村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多元。党支部党员不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自身致富后,自觉向其他村民传授致富经验,进行技术指导,引导更多村民创业。“我们现在生活富裕了离不开党的关怀,我们要感谢党,念党恩,党支部就是我的另一个家。”西杨家洼62岁的渔民老党员动情地说。“海上党支部”的设立,真正实现了渔民、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海上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心系渔民群众,带头干事创业,成为推动琅琊镇经济发展和维护基层稳定的“主心骨”,为发展壮大蓝色海洋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苗壮 王暖国)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