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旅游中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和灾难事故

当今社会,旅游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旅游活动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安全风险,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游客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自然灾害一般有雪崩、山体滑坡、山体塌方、泥石流、洪水等。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是旅游者必须知晓和准备的功课。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那些误传的

地震来时躲在“生命三角”内存活机会大谣言从何而来

“生命三角”的说法来源于2004年开始传播的一封邮件,倡导者加拿大人库普自称为“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队长”。但之后联合国发出声明进行辟谣,美国政府两次因为诈骗和造假对他进行诉讼和调查。

解析

NO.1

地震过程中房顶可能从四面八方顺不同方向砸下来,根本无法预料哪里是那个救命三角。

NO.2

本想用来帮你支撑的重型家具完全可能由于晃动先行倒在你身上。

动物可以预报地震谣言从何而来

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3年,在一场大地震把希腊的海利斯城夷为平地之前,很多人看到老鼠、蛇和鼬纷纷迁出城外。我国唐朝的《开元占经·地境》中也有“鼠鼬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的”记载。

解析

很多大地震来临之前,会有多次规模很小的前震。可能惊扰了那些对震动敏感的动物。但这是一种对震动的惊惧反应,就是说,诸如天气变化、饥饿,甚至附近开过的一辆卡车,也可以引起动物相似的反应。

地震云假说谣言从何而来

第一个提出“地震云”说法的是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长的键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有地震发生,于是他称这样的云为“地震云”。

解析

所谓“地震云”并不特殊,属于卷云带,大多发生在高空急流边缘,被拉伸很长。辐射状的“扇骨云”有的是几条卷云带,有的是高积云带,形成这样的分布也是由于高空风场的分布。“肋骨云”属于云街,由于大气湍流的有组织分布会形成水平延伸的涡度卷,在上升区就会形成云,下沉区为晴空。

地震“常识”

用磁铁能提早预报地震谣言从何而来

把一块磁铁用绳子挂在高处,下面正对地板或一个铁盆,磁铁上粘一块大铁块,地震前地球磁场发生剧烈变化,磁铁会失去磁性。铁掉下来,发出响声。如果掉下,必发生大震。

解析

地震发生的磁场变化在日常环境中几乎无法探测,都在0.000000001特斯拉的量级上,根本不可能对磁铁的磁化状态发生什么影响。

土豆能促进伤口康复谣言从何而来

雅安地震发生后,微博开始盛传土豆处理伤口的“秘诀”:“紧急提示雅安地震赈灾中的工作人员,在没有医药的情况下,在患者伤处敷很薄的生土豆片可以快速使伤口愈合、消肿,而给患者喝生土豆汁也可以快速补充能量,促进健康。”

解析

土豆的淀粉在消化吸收率上不如大米白面,而生土豆汁没有促进康复的作用。生土豆片外敷没有快速使伤口愈合、消肿的作用,相反在现代的细菌培养基发明以前,土豆片曾经被用作细菌的培养基,敷土豆片反而容易感染伤口。这个土方子简直和怂恿人烧伤之后涂酱油涂牙膏一样恶劣。

淋凉水可以复活假死的人谣言从何而来

依然是这次雅安地震之后,这一极不靠谱的“急救措施”开始被疯狂转发。类似的说法还有缝衣针刺破指尖大破“心脏病猝发、哮喘急性喉炎、抽羊角风”等等。

解析

呼吸心跳停止后,若时间很短尚有复苏希望,措施是心肺复苏而不是淋凉水。所谓的假死,其实是非专业人员生命体征判断失误所致。淋水甚至可能导致真正窒息。

自然灾害篇

旅游时遇到

如果在户外,最好不要乱走动,不要因为家属或朋友还在屋里或旅馆里,就在大地抖动的时候进屋去抢救,要相信他们在屋里也会做好应急保护。即使震后发现他们压埋在废墟下,也可在外及时抢救,帮他们营救脱险。国内外很多震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在短短的几十秒钟时间内,人们匆忙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伤亡率最大。

在户外,要停留在开阔的地方。要远离上面可能掉下东西的建筑物或上悬着高压电线的地方。地震时照明最好用手电筒,不要使用蜡烛、火柴等明火。地震时汽车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假如正在驾驶汽车,就请小心地减速把车停在路边,不要停在电线杆、路灯、桥或高层建筑物下。假如正在桥上驾车,那么就请保持低速行驶,与后面的汽车拉开距离,然后停下来,系好安全带留在车内。

地震发生时如果正在酒店或旅馆内,可躲到内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卫生间、储藏室和厨房等处。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在公共场馆里,应迅速就近“蹲下、掩护、抓牢”或就近躲在柱子、大型物品旁;身处门口时可迅速跑出门外至空旷场地;在楼上时,要找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以及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所。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乘客应抓牢扶手避免摔倒,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

假如在室内被困,要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寻找和开辟通道,朝着有光亮、宽敞的地方移动。要节省气力,静卧保持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多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无论在何处躲避,如有可能应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好头部。

旅游时遭遇

泥石流时要迅速往两边高处跑

如无处可跑,可躲避在树林密集的地方,因为碎石滚落遇树就会减速,伤害会减小。

一般泥石流发生时,往往会发出巨大声响,有时还伴随着动物惊恐的鸣叫声。

如果正在在山里徒步或野营,遇上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是向高处奔跑,越快越好。等一切都平息下来之后,迅速离开。

如果身边已经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不要惊慌,赶紧找坚硬的大岩石块下蹲着,因为大岩石块会挡住从山上滚下的碎石,不至于被砸伤。或者躲避在树林密集的地方,因为碎石滚落遇树就会减速,这样伤害会减小。

此外,就是设法脱离险境。如果不幸受伤,找不到脱离险境的好办法,就要尽量保存体力,不要乱动,以免使骨头错位,影响下一步治疗。最实用的方法是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正在山路行驶,迅速观察周围,如果只是小型的泥石流或落石,待在车里会相对安全;此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如果规模变大,必须迅速逃离,向高处爬比较合适。如果碰巧在隧道内,应立刻冲出隧道;如果在桥上,也要尽快通过。然后将车开到靠近山脊的山腰处,迅速弃车向高处凸出的山腰处跑。注意要避开山脊和山谷,山谷容易有泥石流和滑坡,山脊则可能会有塌方。

地震中最安全和最危险的空间排名

最安全的空间:第一名:厕所第二名:厨房第三名:承重墙的墙根下第四名:铁制、实木床下最危险的空间:第一名:客厅第二名:大卧室第三名:非承重墙下第四名:大衣柜和钉在墙上的橱柜下

与机动车发生事故后,要保护现场,及时报警,并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遇到撞人后驾车逃逸的,应及时追上肇事者或求助周围群众拦住肇事者。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在不能自行协商解决的情况下,应立即报警,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救伤,先抢救重伤员后抢救轻伤员。对受伤者进行常识性的受伤部位检查,及时止血、包扎或固定。注意保持伤者呼吸通畅,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不要翻动伤者,要立即拨打120和110求助。

遇伤员被挤压、夹嵌在事故车辆内时,不要生拉硬拖。

航空事故

登机后,要熟悉机上安全出口,听、阅有关航空安全知识。遇空中减压,要立即戴上氧气面罩。飞机紧急着陆和迫降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弯腰,双手在膝盖下握住,头放在膝盖上,两脚前伸紧贴地板;听从工作人员指挥,迅速有序地由紧急出口滑落地面。舱内出现烟雾时,要把头弯到尽可能低的位置,屏住呼吸,用饮料浇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后再呼吸,弯腰或爬行到出口处。若飞机在海洋上空失事,要立即穿上救生衣。飞机撞地轰响瞬间:飞速解开安全带,朝外面有亮光的裂口全力逃跑。

飞机紧急着陆和迫降时,要尽量弯腰,将自己最大限度地固定住。

火灾

火灾发生时,应及时拨打119报警;小火应立即扑救,如果火势扩大,应迅速撤离。逃生时应准确识别疏散指示方向,千万不要拥挤,快速逃离火场。火场逃生过程中,要一路关闭背后的门;逃出现场后切勿重返屋内取贵重物品。火灾发生时,切不可搭乘电梯逃生,更不要盲目跳楼。如果烟雾弥漫,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呼吸,降低姿势,沿墙壁边爬行逃生。当衣物着火时,最好脱下,或就地卧倒用手覆盖脸部并翻滚压熄火焰,或跳入就近的水池将火熄灭。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尽量大声喊叫,提醒其他人逃生。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准确判断风向和火灾延烧方向,逆风逃生。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要绕开火头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

穿过浓烟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并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

洪水来临时,要迅速到附近的山坡、高地、屋顶、楼房高层、大树上等高的地方暂避。要设法尽快发出求救信号和信息,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落水时要寻找并抓住漂浮物,如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要注意水位不能超过驾驶室,要迎着洪水驶向高地,不能让洪水从侧面冲击车体。不要接近或攀爬电线杆、高压线铁塔,不要爬到泥坯房房顶上。

洪水

遇到台风,尽快转移到坚固的建筑物或底层躲避风雨。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应穿较为鲜艳的衣服,并在随时能抓住固定物的地方行走。在外行走,要尽量弯腰将身体缩成团,必要时爬行前进。不要在受台风影响的海边游泳或驾船。

暴雨

遭遇暴雨,在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尽可能贴近建筑物。在山区,当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雷电

遇到雷电天气,不要在旷野中、孤独的小屋中、孤立的大树下、电线杆旁、高坡上躲雨。不要赤脚站在水泥地上,不要洗澡或淋浴,不要打电话,不要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或电视机。要远离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设施,避免站在山顶、制高点等场所。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彼此隔开一定距离,不要挤在一起。胶底鞋或橡胶轮胎不能抵御闪电。

地震

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从地震到海啸有一个时间差,要利用时间差进行避险和逃生。

海啸

如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快速撤离。海啸发生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洋生物留在浅滩,此时千万不要去捡鱼虾或看热闹,应迅速离开海岸,向陆地高处转移。海啸发生不幸落水时,要尽量抓住大的漂浮物,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应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不要喝海水,海水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要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以扩大目标,让救援人员发现。

特殊旅游项目篇

索道

查看该索道是否悬挂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客运索道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牌。进入客车(吊椅)内后,坐稳扶住,不要擅自打开车门及安全护栏。如遇索道偶然停车不要着急,耐心等待,注意收听线路广播要求。如遇索道故障短时间内不能排除,乘客要稳定情绪,不要惊慌,等待工作人员前来营救,千万不可自行设法离开车厢。救护人员到达后,一定要服从救护人员的指挥,配合救护人员工作,不要争抢,年轻人应协助救护人员,首先营救儿童、老人和妇女,先帮助他们顺利到达地面。

滑雪

滑雪前,应先准备好滑雪服等专业用品。滑雪服最好选用套头式,上衣要宽松,以利滑行动作;衣物颜色最好与雪面白色有较大反差,以便他人辨认,避免相撞。需要佩戴合适的全封闭保护眼镜,避免阳光反射及滑行中冷风对眼睛的刺激。

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应检查滑雪板和滑雪杖,选用油性及具有防紫外线的护肤品;在手脚、耳朵等易产生冻伤的部位做好保暖措施,必要时可携带高能量便携食品,以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

初到滑雪场时应先熟悉那里的大概情况,要仔细了解一下雪道的高度、坡度、长度、宽度及周边的情况,根据自己的滑雪水平来选择相应的滑道。熟悉地图上滑雪场设施的分布位置、出事获救情况,并严格遵守滑雪场的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在训练期间,要按教练和雪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挥去做。在未达到一定水准时,不要擅自到技术要求高的雪区滑雪,以免发生意外。在滑雪时,要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打闹,以免碰撞。人员较多时,应调节好速度,切勿过快过猛。(滕以庆 丁大千)

∨落水时要及时寻找并抓住漂浮物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