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做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西海岸涌现出一大批道德高尚、事迹突出、感人至深的“美德少年”……
近日,由黄岛区文明委、开发区文明委主办的2013年黄岛区、开发区“美德少年”评选结果揭晓,于艺丹等10名同学获得黄岛区“美德少年”荣誉称号,万志娇等10名同学获得开发区“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近年来,广大未成年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教育下,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涌现出一大批道德高尚、事迹突出、感人至深的“美德少年”。
附: 黄岛区“美德少年”事迹 开发区“美德少年”事迹
黄岛区“美德少年”事迹(由计算机按姓名笔画排序)
1、于艺丹,女,13岁,大村镇中心中学。
在家里,她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衣做饭样样在行。在学校,她是个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她兴趣爱好广泛,擅长钢琴、舞蹈、声乐、书法、主持、写作等。钢琴才艺展示荣获青岛市“基鸿杯”大赛一等奖,多次荣获胶南市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硬笔书法现场书写比赛一等奖,担任学校播音、主持,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刘鹏,男,10岁,六汪镇中心小学。
2012年12月的一个星期五,放学回家的路上,刘鹏同学在路边上拾到一沓百元大钞,他毫不犹豫地返回学校把钱交给老师,整整一千四百多元。面对如此多的钱,家庭经济不富裕的刘鹏并没有为之所动。据班主任老师反映,刘鹏的爸爸患病多年,全家靠妈妈一人的劳作赚钱养家,才上四年级的刘鹏要帮妈妈承担的很多。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刘鹏的学习,他勤奋、踏实、懂事、好学,懂得感恩回馈,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和同学们的尊重。他在学校成绩优异,年年评为先进。
3、朱柏霖,女,11岁,原胶南市实验小学。
她先后荣获胶南市读书大王、胶南市琅琊台助学基金优秀学生、胶南市少先队之星、青岛市三好学生、山东省感恩小明星、齐鲁小名士等称号。她一有空就去老年公寓看望老人,给他们捶背、剪指甲、表演节目、打扫卫生,时间久了老人们也把她当成了“亲孙女”。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中,她走向街头拿起相机,把看到的不文明现象拍下来发到网上警示大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把储钱罐里的钱全部捐给了灾区。
4、李汶燕,女,13岁,原胶南市第四中学。
几乎每个周末,她都到老家的孤寡老人家帮忙收拾房子、打扫卫生,为老人捶背揉腿,唱儿歌、讲故事。不仅如此,她还带动身边的同学深入到社区养老院,为老人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百灵鸟”、“开心果”。她用自己积攒的压岁钱资助了贫困大学生丁希君。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毫不吝啬地捐出了800元。她善问乐学,学习成绩名列级部前茅;她尊敬师长,乐于助人,每天都不厌其烦地给同学讲题;她爱好广泛,擅长古筝、钢琴等乐器,她是同学学习的好榜样。
5、赵桂娟,女,17岁,原胶南市实验中学。
她先后获得“寒假优秀征文获得者”、“优秀特长生”称号,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上初一的时候,她得了免疫系统和肾脏的疾病,住了两次院,从那时起药物伴随着她的每一天,但她直面困难与挑战,仍然积极、乐观、开朗,一直以饱满的态度学习与生活。她乐于助人,坐公交车的时候,总是主动地为有需要的人让座,看到衣衫褴褛的乞丐,她总是递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她孝顺父母,经常帮父母做饭、打扫卫生,减轻他们的负担。
6、徐子雯,女,10岁,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她担任班长、大队委,孝敬父母、热心公益、关心同学、多才多艺,连年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多次在区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2009年获青岛市最有才双胞胎奖、红星美凯龙绘画比赛最具表现力奖;2012年获区级交通论文一等奖、宏成达人秀潜力奖、“西海岸新闻中心最具爱心小记者”称号;2013年被评为青岛市三好学生。汶川地震时,她毫不犹豫将积攒多年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2009年,她参与拍摄公益广告《文明从我做起》;2012年8月,参加西海岸小记者团组织的义卖活动,卖报纸、图书和自己心爱的玩具,捐给沂蒙山区的孩子们。
7、徐誉铭,男,15岁,原胶南市第六中学。
他创办了班级手抄报向同学定期宣传好人好事,多次获得校一等奖;他乐于助人,经常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他还在班里成立“帮困小组”,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同学建立“一帮一”对子。汶川地震时,他拿出了自己一年的零花钱捐给地震灾区的学生,玉树地震时,他不但自己捐钱,还发动全班同学及周围的亲戚朋友捐钱。2011年,他被评为胶南市优秀共青团员,2012年获得青岛“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今年,他先后被评为“琅琊台集团德育基金优秀学生”、“新华书店杯读书大王”。
8、柴方宇,女,10岁,原胶南市实验小学海之韵分校。
她爱好广泛、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2012年她被评为“青岛琅琊台集团优秀学生”,并获得500元的奖学金,而她将钱捐给了同村的一位白血病患儿。她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从一年级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班级,她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秀,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她热爱集体,总是努力地去做好老师交办的各项任务,没有任何怨言。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9、崔晓东,男,15岁,原胶南市聋哑学校。
他是班长又是学校值日大队副大队长。虽然身体残疾,但他自强自立,性格开朗。在家里,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在外打工,做家务已成了他的习惯。在值日大队里,他结合学校的学生自主管理,组织了“我是学校小主人”演讲比赛、“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等。在学校里,他经常帮助启智班的小同学,带他们上厕所、打饭,晒被子、整理床铺,给吃饭困难的学生喂饭、刷碗。为迎战青岛市阳光体育运动会,他坚持天天跑步、跳绳。
10、董子锦,女,15岁,泊里镇中心中学。
小时候因意外原因听力受损,给她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困难。但她从未气馁,并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困难和挑战。她努力克服听力受损的困难,付出几倍于常人的努力。特别是英语等学科,她学习的难度就更大了,但她毫不畏惧,一遍遍地不断练习。苦心人,天不负,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前茅。2012年被评为“胶南市优秀学生”。她热爱读书,善于从书中汲取力量。她是学校“海之韵”文学社小记者,作品经常在校刊《海之韵》上发表。她还喜欢国画、书法,是学校书画社团的骨干成员。在胶南市第十五届、十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均获得初中组国画一等奖,她的作品两次被推选参加青岛市中小学生优秀书画展,她的硬笔书法在胶南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获一等奖。她不但自己努力学习,还热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与班级日常管理,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热心人”。
开发区“美德少年”事迹(由计算机按姓名笔画排序)
1、万志娇,女,16岁,原胶南市第三中学。
2007年三月份父亲因车祸去世,同年五月,哥哥下班回家途中也因车祸去世,种种不幸让她过早理解了坚强。十一岁的她并没有被灾难压倒,生活还在继续,她比以前更加乐观开朗,陪母亲聊天,逗母亲开心,想方设法让母亲早一点从悲痛中走出。母女俩没有倒下,而是相依相偎,自食其力,母亲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卖店,用微薄的收入维持家用。而她努力学习,有限的空暇总是帮助母亲干家务。灾难没有打倒她,反而让她更加体会到生活的幸福、生命的不易。在学校,她关心同学,不管是同学生病了还是同学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及时伸出援手。她一直担任班长,是老师的好帮手,所在班级年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级。2013年获评青岛市三好学生。
2、于佳卉,女,12岁,开发区黄浦江路小学。
2009年,一天放学回家时,在小区楼道内捡到钱包,内有购物卡、银行卡数张,现金数百元,钥匙一串,因怕主人着急,她毅然在原地等了两三个小时,直到失主回家。在学校任少先队副大队长、中队长。她严格要求自己,助人为乐,关心集体。在同学中,她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每逢搞卫生,带头抢脏活、累活干,看见谁有了困难总会毫不犹豫的伸出友爱之手。2012年获第34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暨第26届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一等奖,以及全国、省、市、区多种奖项和荣誉,连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书香少年、小小书法家、科技小明星等。
3、于富海,男,15岁,王台镇中心中学。
2007年父亲车祸,导致脑部损伤,医生说康复几率只有1%,妈妈几乎崩溃。十三岁的他,开始为家庭承担责任。他和妈妈日夜轮流守护着爸爸.他每天早起,照看爸爸;吃过饭后,背爸爸晒晒太阳再上学;晚上,帮爸爸洗脚、按摩,睡在旁边帮爸爸起夜。四年的坚持换来全家的幸福,爸爸康复的越来越好。家庭的磨难没有成为他学习的拖累,他品学兼优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
4、刘佳琦,女,11岁,开发区实验小学。
在校任少先队大队长,负有爱心、责任心。为灾区捐款时,她总是第一个把自己的压岁钱捐出。他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和老师、同学去敬老院、社区参加义工活动,赢得了老人和社区的一致好评。校内外的学习、活动常常忙得她不亦乐乎,但她总是充满自信地面对。学校大队委的工作很忙,她一丝不苟,胆大心细。同学学习上有困难,她主动帮忙辅导,在学习上与其结对,长期帮助鼓励同学进步。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演讲、朗诵比赛、书写规范汉字比赛,获青岛市“书写规范汉字小明星”;青岛市“三好学生”、开发区三好学生;多次获校三好学生、雷锋小标兵、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
5、刘晓宇,男,11岁,开发区崇明岛路小学。
他是一名“老”资格的志愿者。经常参加一些义工活动,卖报纸资助贫困大学生;去市区捡垃圾清理小广告;给贫苦家庭送温暖,给生病的小朋友献爱心号召大家捐款;去海滩上清理浒苔;去山上清除鸟网、救助受伤的小鸟等。2013年3月10号,参加了“红十字小雨点”组织的义工活动,去长江利群门前公路上清洁路面,清理小广告,帮助老人及残疾人乘车,在捡拾垃圾的过程中捡到二百元现金,当时就上交给了组织者。连年被学校评为文明少年,三好学生。
6、毕玉琳,女,13岁,开发区第四中学。
她独立自强,经常帮妈妈做一些打扫卫生、收拾衣物的家务。她是学校文明志愿者,常和小伙伴们到社区捡拾绿化带白色垃圾,擦洗楼道栏杆,清理墙壁上的小广告;外出游玩、小区散步,她总不忘随手捡起地上的奶盒、纸屑。她热心公益活动,在汶川大地震后,不仅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全部汇到灾区,还带领全班同学发起倡议,争取身边的亲人、同学和朋友积极为灾区孩子损款捐物。
7、李梦真,女,17岁,开发区致远中学。
她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2012年3月荣获国家环境杂志“绿色小记者”的称号;2011年11月积极主动加入到青岛市微尘义卖活动和开发区助残自愿者的行列。每个学期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开发区辛安敬老院的敬老活动;2013年2月荣获第28届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2012年11月全国英语能力竞赛高中组二等奖,2012年荣获青岛市“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8、郭芸菲,女,11岁,开发区香江路第一小学。
她尊敬老人、孝顺父母。每年寒假她都组织同学们去怡康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陪老人们聊天。根据自身经历写的作文《红飘带飘进敬老院》荣获开发区一等奖,她所带领的小分队也荣获学校“假期实践星级小分队”称号。她热爱公益,加入黄岛慈善义工阳光服务中队,她和妈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义工服务。她为平度白血病女孩艾晓丽募捐发传单呼吁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和班上12位假期实践小分队的成员到胶南聋儿语训中心献爱心;积极参加金沙滩联合环保活动,她的表现赢得大家的称赞。她先后获得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礼仪小标兵、假期实践活动优秀个人等称号;2012年获青岛市“学雷锋优秀少年志愿者”称号;2013年获校“书香家庭”称号。
9、程亚格,女,16岁,开发区第一中学。
在家中,她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自立自强,有着较强的独立能力,能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她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义卖报纸、爱心捐款等各种公益活动,并多次组织同学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到区图书馆做义工,经常向慈善机构捐献书籍、衣物。她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和较强的责任心。在学校,她学习刻苦、勤思好问,身为班长的她,严于律己、诚实守信,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10、薛喆,女,14岁,开发区第五中学。
她生活俭朴,平日父母给的零用钱都攒起来,可汶川地震时,却拿出了自己一年的零花钱捐给灾区;玉树地震,还号召周围的亲戚朋友捐钱捐物。她有很高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努力地为班级争光,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从小就有自立自强的性格,积极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假期里,她还常组织几个同学一起出去捡垃圾。在家中,她是个孝顺的孩子,一声问候,一杯热茶,她总是能尽自己全力为父母赶走工作后的疲劳。2011年以来获第五届奥林匹克国际书画大赛少儿组银奖;区级三好学生;“学雷锋优秀少年志愿者”称号。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