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些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的旗号,正掀起造新城的运动。据有关部门对12个省份的摸底调查,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161个县中67个要建新城。然而,由于贪大求快、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也渐渐浮现。
现状>>
配套设施不齐全,空置率高
在东部一省份的某县,新城5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居住人口仅三四万;建成5年的住宅区,入住率不到三成;建成8年的商业街上,店铺大门紧闭。部分新城的空置率高达70%,同时,由于配套设施不齐全,很多购置住宅用于养老、度假的业主准备抛弃新城。
在北方的一个生态城新区,一片尚未建成的别墅区早已停工,规划中的学校、医院也都没建成。当地人说:“根本没人来生活,相当于花巨资造了个无人岛。”
探因>>
想交漂亮政绩催生造城热
为了建设新城,不少地方甚至不惜承担债务。专家分析说,地方利益和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是“造城”的重要动机:借新城建设推动土地升值,地方政府获得高额土地出让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投资,拉动GDP增长,也是漂亮的政绩。
中国改革基金会资深研究员王梅说,对地方官来说,投资拉动GDP增长的作用较关键,对投资的冲动就更大。但一些政府官员不懂投资,项目不经过科学论证就上马,造就了不少“拍脑袋”的新城。
■影响
催生房地产泡沫,致地方政府债务高企
“造城”在一些地方如火如荼地进行。但种种迹象表明,“造城”并没有给很多地方带来预期的繁荣。有地方干部表示,“造城”资金严重依赖土地财政,但新城建成数年,工商业发展不起来,居民区入住率又低,资金无法回流,地方压力极大。
王梅介绍,现在很多地方建的新城,既没有足够的人口聚集效应,也没有交通枢纽或者产业支撑,“在没有合理动态需求的前提下,为了建设而建设,很多是面子工程,造成投资无效、资源浪费,透支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审计署日前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2012年底,4个省本级、17个省会城市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需偿还本息2315亿元,为当年可支配土地出让收入的1.25倍。
此外,有专家表示大量造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隐忧也已浮现。一些三、四线城市建设虽然投资巨大,但产业空心,市场需求不足,只留下大量烂尾项目。有专家表示如此发展房地产,恐怕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崩盘。
■相关新闻
郑州未满20岁单身暂停买房
日前,郑州新一轮限购政策出台。新版“限购令”规定自9月1日起,持有本市居住证3年以上(原1年)、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1年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此前是持有本市居住证1年便可购房。与此同时,新版“限购令”还以20周岁为界限,未满20周岁无住房单身人员,暂停其在本市限购区域购房;对于年满20周岁的无住房单身人员,限购一套住房。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