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政府“外包”服务,社工扎根农村

灵珠山街道创新社会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社工+义工”农村社区服务模式

在灵珠山社区服务中心,有两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被人们称为“社工”。她们今年5月份来到灵珠山,将用1年的时间在这里创建一套符合灵珠山街道的社会工作机制和服务团队。今年4月底,灵珠山街道在全区首次尝试政府向社会机构购买社会服务,经过近3个月的试水,这种尝试初见成效。

“买进”社会服务带出服务机制和团队

8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灵珠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三楼的社会服务站,服务站门口的宣传牌上详细写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内容。负责该项目的上海新途社会工作机构社工冯丽华向记者介绍道,灵珠山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主要有老年人项目“银龄无忧”和青少年项目“快乐成长”,每个项目里又有如健康大讲堂、生命教育等细分项目,这些项目从5月初开课,一直排到了2015年的4月底结束。

记者在服务中心看到,来自街道各社区的中老年人坐满了教室,正在参加“健康大讲堂”课程。为青少年开展的防溺水课程和互动游戏课程也陆续开了课。“以前暑假除了在家写作业就是看电视,而现在我还可以来和社工老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暑假有意思多了。”柳西社区11岁的薛佳艺这样告诉记者。

“这一年的时间,我们一方面把课程做细做好,另一方面还要在辖区培养一批社工义工。等明年合同到期时,给灵珠山留下一套完整的社会服务机制和一群合格的社工义工,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冯丽华说。

社工扎根农村社区“零距离”服务社群

这种向社会机构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究竟是怎样一种形式?

据灵珠山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负责人管卫介绍,为促进街道社会工作开展,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今年4月份,街道投入17万元,从上海新途社会工作机构引入了为期1年的社会服务。该机构属于公益性社会机构,街道只需负责两名工作人员的工资和食宿。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两名社会工作者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积极培育街道各类社会组织,秉承“扎根社区,服务社群,助人自助”的宗旨,打造灵珠山街道社会工作服务品牌。

“这种形式在南方十分发达,在北方却相对较少。我们街道是青岛市首个农村社区服务外包的街道,最终目的是通过机构带动街道的社会服务体系,弥补政府工作中的‘盲区’。”管卫表示。

因地制宜做好服务社区居民受益最大

“在农村社区开展此项服务,也是我们机构第一次尝试。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制定了符合街道自身情况的服务方案。”冯丽华表示,她们将通过每次活动挖掘积极分子,培养出一批街道自己的社会工作者,让社会工作真正来到村民身边。

目前,该机构组织辖区老年人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健康咨询查体等活动,同时还适时开展了“科技驿站”电脑培训、丝网花、剪纸制作等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让居民能在活动中进一步走近社工,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工以及服务中心的认知度、认可度。

据了解,该街道通过探索“社工+义工”服务新思路,倡导“有困难找社工,有时间做义工”,携手志愿者队伍,由社工组织他们到辖内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管卫表示,下一步街道办事处还将依托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集中培育孵化民主法治、治安平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生态健康、教育体育、文化科技、和慈善公益八大类别社区社会组织,坚持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孙雯丽 韩龙)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