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董家口筑巢引凤打造腾飞新港城

投资6800万元的集成大桥完工、董家口人才中心和中法水务一期工程全面开工……董家口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将为新区实现港口“裂变”保驾护航……

投资6800万元的集成大桥完成施工建设、董家口人才中心和董家口中法水务一期工程全面开工———作为西海岸新区重要战略布局之一的董家口经济区,肩负着再造一个青岛港的重任,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该区域云集了青岛钢铁、中石化LNG、海晶化工、华能热电等众多大型项目。今年以来,西海岸发展集团———董家口新港城公司加快推进港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为董家口经济区发展夯实基础,也为新区实现港口“裂变”保驾护航。

“新动脉”集成大桥通车

日前,投资6800万元、长300米的集成大桥项目完成施工建设,成为董家口临港产业区横河南部区域东西两岸的唯一连接纽带。

“这座大桥于2012年9月开工,目前已完成施工,青钢项目、人才公寓等项目的施工车辆均可通过这条‘新动脉’驶入项目地,有力保证了项目施工进度。”西海岸发展集团———董家口新港城公司相关人员说,修这座大桥之前,连接东西的只有北侧一个简易桥,大车不允许通行,造成往来施工车辆进出十分不便。

在董家口经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作为“开路先锋”的董家口新港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着集成大桥项目等桥、路建设工作。其中,集成大桥连接了东侧的海晶化工和西侧的青岛钢铁等项目,为周边项目加速建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蓝领公寓凝心留人才

一个项目入驻需要大批优秀人才,项目开发、投产更需要留住人才,而保证他们在董家口经济区的衣食住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也是经济区乃至新区发展应提供的保障。“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济区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量的港区配套项目也在有序进行,主要有董家口人才中心、董家口临港产业区蓝领公寓等项目,为经济区港口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保障。”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经济发展部负责人陈永军表示。

走进位于董家口经济区滨海公路以东、琅琊台旅游度假区管委以西的董家口人才中心项目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令人振奋,重华楼、海宁居建筑主体已完工。施工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进行的是一期项目建设,建筑面积6275平方米,包括重华楼、海宁居、海佑馆三栋建筑,各项工作紧张顺利。”

据介绍,董家口经济区蓝领公寓项目位于临港产业区内,主要为产业区蓝领工人提供生活住宿场所,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73亩,总规划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1.4亿元。项目一期于2013年3月开工两栋,未来将配备超市、运动设施,为蓝领生活、工作提供方便。

树全国循环经济新标杆

“传统园区大多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董家口经济区彻底颠覆这一思路,从建区开始就导入循环经济理念,在区域之间、企业之间、企业内部构建大中小三个循环网络,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董家口新港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保红介绍说,目前在建的董家口污水处理厂便是未来董家口经济区实现循环经济的一个关键节点,公司从设计到施工处处体现着循环经济的理念。

中法水务公司是由西海岸发展集团——— 董家口新港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法国苏伊士环能集团合资成立,负责承接经济区200余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一期计划投资8500万元,采用国际先进的“高密+V滤”处理技术,出水水质可以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项目副线将与青钢生产线调试同步,主线将于2015年5月调试,建成后每天可处理污水1.32万立方米。

“未来,经济区各入驻企业产生的污水不需进行预处理可直接排放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避免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重复投资,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又便于政府和环保部门监管,促进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西海岸发展集团董家口中法水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勇强表示,尤其是青钢废水预处理一项,处理后的中水由青钢100%回用,对加速董家口经济区创建生态、环保、绿色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将起到推动作用,为全国循环经济树立典范和标杆。(苗壮 公伟成 吕龙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