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一边“一床难求” 一边空置近半

“中国式”养老窟窿如何补?

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资进入却不容易:一个床位建设成本动辄十几万元,补贴“杯水车薪”、审批往往“肠梗阻”……“银色浪潮”加速来袭,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依然突出。“十三五”规划建议,“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下一个5年,我国养老服务短板应当如何补齐?

“千名老人20张床位”困境凸显三重矛盾

目前,大多数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入住北京最火养老院,竟要排队100年才有床位!一些地方1个床位竟叫上了3万元的“天价”。

2014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每千名老人床位数仅为20张左右,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在“一床难求”这个“不等式”的另一端,却是高空置率。《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养老机构空置率平均达48%。

安徽颍上县的协和老年公寓开办于2013年,上下三层近60个房间,床位数140个,承担了相当一部分五保老人的照顾任务。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一二层有老人入住外,整个三层空无一人,公寓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仅入住了65位老人,和员工数差不多”。

另一个“不等式”也在农村。我国农村老龄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超过一半,但“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基本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养老机构超过七成集中于城市,村一级养老院覆盖率更是不足5%。

建院投入成百上千万民资进入仍存“肠梗阻”

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明确了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等政策。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地方民资要想顺利进入养老服务业,仍有“肠梗阻”。首先,土地租金与房屋建设费用动辄成百上千万元,高额“成本账”令民资望而却步。

西部一位养老院的负责人说,土地资源紧缺,每张床位至少投入15万元,加上房屋建设等费用,一个300间床位的养老机构投入都在千万元以上。“尽管国家有补贴政策,但力度有限,操作过程中打折扣问题普遍。”这位负责人说。

此外,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极度匮乏,现有护理人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不够专业,新“科班”人马却不愿入行。今年起,江西九江市老年护理院将人均入住费每月上调了1000元。“上调后才勉强收支平衡。”院长朱零告诉记者,“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高,导致人工成本高;再不提价,可能会流失掉十几年才培养出来的护理团队”。

降低养老服务“门槛”让“夕阳产业”火起来

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4.8亿,占到人口总数的30%。《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认为,未来应在新增养老机构中大力发展中小型和小微型养老机构,就近就便解决中低收入、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

降低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门槛和生存成本。可考虑对新建养老机构的征地需求开辟“绿色通道”,准许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应纳入定点范围。

还有专家认为对运营效率低的公办养老机构应适当尝试市场化改革。或公办民营,或公建民营,在建设中由政府出大头,负责检查、监督,真正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让政府的资金公平地资助社会力量。(据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