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众人拾柴火焰高

□苗壮 罗薇

2016年,区委统战部积极组织号召全区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全力投入新区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区委统战部牵头,统战系统各部门联动、统战各团体参与、统一战线各界人士配合,不断扩大统一战线扶贫攻坚“朋友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查找致贫原因,运用“统战+”的理念,最大限度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统一战线特色的扶贫之路。一年来,全区统一战线以帮扶3个省定、1个市定贫困村为依托,致力于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村华丽转身。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区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扶贫开发建设,为全区精准扶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穷村摘帽”新蓝图

2月21日,胶河经济区朱家沟村村头平整一新的215亩土地上,洋溢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搬砖弄瓦,一堆堆建材正有序进场,周边的围墙也已拔地而起……几个月后,这里将崛起一片高标准的农产品种植大棚,一个全新的蔬菜种植示范区将成为朱家沟村经济腾飞的新希望。

位于黄岛区西北部的朱家沟村原来是个省定贫困村,共有22户人家215亩土地,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村委每年靠财政转移支付的几千块钱维持日常工作,两委成员的工资都发不下来,贫困程度可见一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黄岛区委统战部促成朱家沟村与区供销社下属企业青岛荟泽农业有限公司顺利

“牵手”,这个村的215亩土地全部被流转,以“园村一体化”的模式打造蔬菜种植示范区。

“企业的帮扶实实在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我们村脱贫发展就像一场及时雨。村民们每年将获得每亩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每5年土地流转费上浮10%。”朱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孙书勤介绍说,村民可与企业签定协议,种植订单农业,企业将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农村供应种子、化肥等材料,以高于市场5%—10%的价格收购蔬菜。

同时,符合条件的村民也可直接到园区工作,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由农民向种植产业工人的转变,彻底甩掉“贫困村村民”的帽子。2016年,朱家沟村实现集体收入27万元,以后每年集体收入不低于30万元,实现了彻底脱贫。朱家沟村的变迁仅是黄岛区统一战线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精准扶贫这个系统工程中,区委统战部主动对焦精准扶贫,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找出“病根”、确定“精准滴灌”扶贫项目、勾勒出了“穷村摘帽”的新蓝图。

“望闻问切”拔穷根

“一看房,二看谁来挑大梁,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有没有人卧病床。”…… 进村入户“望”民情、虚心纳谏“闻”民声、俯下身子“问”民忧、把准脉络“切”民意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在区委统战部精准扶贫工作中得到新应用,通过四诊法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找准导致贫困的“病根”。

从地图上看,大场镇陈家屯村距离同三高速公路仅3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占据如此便利交通优势的陈家屯村为何经济没能顺势腾飞,反而到了需要被帮扶的地步?驱车进入陈家屯村的路上,随车扬起的尘土回答了黄岛区侨联工作人员心中的疑问,出行难是村民的一块“心病”,也直接影响到整个村子的面貌。

要想富先修路,找到“病根”的区侨联工作人员协调区交通局为村里硬化了1200米的崭新公路,又拿出50万元资金为村里建排水沟和深水井。如今,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宽敞的马路上村民们来来往往,崭新的路灯照亮了村民们的笑脸,整饬一新的排水沟和灌溉深水井重新点燃了希望。“这条路就是俺们村的脸面,路通了、灯亮了,脸上有光了,日子也有奔头。”村民陈老汉高兴地说,陈家屯的路通了,致富的项目也接踵而至,投资50万元的陈家屯薯片加工特色农业项目已于2016年底开业,为村民致富脱贫带来了路子。

据黄岛区委统战部分管扶贫的负责人介绍,进村入户“望闻问切”,与贫困户同坐一条板凳拉拉家常,就是要摸清底数、盘清家底、算清收入,把脉致贫“病根”,科学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惠农政策,落实每一户的帮扶措施,开好治贫帮扶“药方”。

专项资金专项用

大场镇西老窝村是一个负债累累的省定贫困村,黄岛区工商联在帮扶中了解到,村里相当一部分村民年老多病、残疾、无劳动能力,村里唯一可供利用的是村民100亩的自留地。经过区工商联从中牵线,投资2000万元的园林绿化项目直接把公司注册到这个村。村集体当年直接租赁收入就达10万元,企业的税收还将按有关规定返还到村集体,并吸纳30多名村民成为这家园林公司的产业工人。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又组织工商联商会组织募集资金40多万元,作为扶贫基金直接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

这种“精准滴灌”式的专项扶贫,使西老窝村走上了奔向小康的大道。黄岛区统一战线各部门按照贫困村所处地理位置和贫困人口实际状况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出了一条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合力推进的扶贫新路子,一大批“精准滴管”扶贫项目落地生根。

在产业扶贫方面,黄岛区统一战线各部门协调10余家企业与重点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实施地方特色产业开发,打造特色优势品牌,为贫困村农产品提供产、供、销等服务,创新适合贫困村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合作共赢模式;在教育扶贫方面,强化扶贫先扶智的意识,通过建立助学基金、爱心结对等形式,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科技扶贫方面,充分发挥新区民主党派成员多、高校及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组织农业、水产、种植、旅游等方面专家学者建立了“同心·专家服务团”“科技促农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知识讲座等活动,增强扶贫后劲。

凸显“统战+”理念

春节前,海青镇、胶河经济区、泊里镇、六汪镇40余名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收到了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青岛春天之星大药房有关负责人送来的爱心红包,这是春天之星大药房连续十几年爱心助贫的一个缩影。凝心聚力是统一战线精准扶贫工作一大特色,黄岛区探索运用“统战+”的理念,动员区内外、市内外、省内外、海内外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系统相关单位,以“多对一、线对线、面对面”的全新模式,发挥统战优势、注重统筹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整合资源要素,精准实施扶贫攻坚。

在“统战+优势”模式中,区委统战部结合地方优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等优势,开展调查研究、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捐资引资,投资合作、共促发展,扬己所长、技术培训,在扶贫攻坚中彰显统一战线特色。铁山街道金猪坑村地处山岭地带,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经济环境有限,区台办联合区国内招商局在帮扶过程中发挥对台招商与服务优势,邀请中海油集团和上汽通用五菱集团到该村考察,两家企业每年各出资金15万元购置商铺进行出租,使村集体每年有固定收入,大大缓解了村两委“无钱办事”的困境。针对该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特点,区台办协调区规划局为该村长远发展进行规划设计,确立了“旅游强村”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此外,区台办积极引导新区台资企业大力关注扶贫事业,青岛瑞智精密度机电有限公司拿出10万元资金注入“和谐西海岸同心促进会”基金,用于开展扶贫帮困。这种“统战+优势”的帮扶模式将部门的优势与贫困村的需求向结合,为贫困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统战+资源”模式中,针对公益事业,黄岛区委统战部依托统战团体中的和谐西海岸同心促进会、社会组织联合会、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海外联谊会等统战团体,动员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海外侨商侨领捐赠爱心款,实现统战资源与政府资源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同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开展“送医下乡”“送科技下乡”“金秋助学”“光明行——关爱白内障患者”“科技惠农”等一系列社会服务百余个。

在“统战+社会”模式中,统战部门建立和完善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党政机关、群团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和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为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新动力、注入新活力。非公有制企业青岛柳源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18家工商联会员企业通过“造血”式产业扶持的方式,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扶贫项目开发;阳光新天地集团、青岛宝丰食品公司等通过捐赠的方式直接向贫困户“输血”300多万元;社会组织联合会成员黄岛区山海情救援联盟、黄岛区小雨点公益等100余家社会组织积极响应,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的行列中来。

村民齐上致富路

“实施精准扶贫,根本目的是要实现精准脱贫,既要解眼前的燃眉之急,也要谋好未来的持续发展,以最终实现‘穷村摘帽’、村民共同富裕。”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的一席话,勾勒出统一战线精准扶贫行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穷村摘帽”蓝图。

“精准扶贫我们责无旁贷,通过参与脱贫攻坚行动,也进一步培养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内部凝聚力,提升了社会美誉度。”这是很多帮扶企业负责人的共同心声。他们表示,要把参与统一战线精准扶贫行动当作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自身发展的重要契机,以实际行动,示范带动更多的有认识、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到活动中来,共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绘就致富发展新蓝图贡献一份力量。

“有了这么多支持和帮助,未来不仅要摘掉贫困的帽子,更要带领大伙儿过上更加富裕的新生活。”胶河经济区朱家沟村负责人满怀信心地展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