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口岸是我国主要的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口岸之一,2017年度共进口原油7034.7万吨,占全国总量1/6;进口铁矿9432.9万吨,占全国1/10。自开展“口岸天平行动”以来,黄岛检验检疫局结合新区实际,以进口原油、铁矿法定重量鉴定工作为重点,严格把关,加强对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事中事后日常监管,“口岸天平行动”成效显著。
严把重量鉴定关防止贸易欺诈
近日,记者从黄岛检验检疫局了解到,通过对近几年黄岛口岸发现的500多例短重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归纳出货物性质、船舶情况、人为因素、装港条件和计重方法等五种易引发短重的因素,首次提出“货、船、人、港、法”五因子重量鉴定工作模式,用以指导口岸法定鉴定工作。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黄岛口岸共进口原油7034.7万吨,占全国总量1/6;进口铁矿9432.9万吨,占全国1/10。其中累计检出进口铁矿和原油短重超3‰的重大短重306批,短重重量12.95万吨。检验进口安哥拉PLU-TONIO原油7批,所有批次均出现短重;检出进口澳大利亚黑德兰港铁矿重量不合格146批,其中118批发生短重。33个短重案例被质检总局发布警示通报,列全省系统第一名。
强化鉴定机构监管理顺市场秩序
检验鉴定人员通过深入港区码头、货物堆场和原油罐区调研,摸清在上述区域开展业务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数量、业务种类和人员情况,掌握其工作规律。
检验鉴定人员在货船上开展法定鉴定工作的同时,对第三方鉴定机构业务人员现场会签出具的单据进行核查。针对大部分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注册地不在辖区、日常监管业务量大和检验鉴定人员数量不足的现状,协调港务部门提供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全天候在黄岛口岸开展业务的原始记录,联合注册地分支局,深入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办公地点核查现场记录、原始记录、证稿拟制及证书签发的前后一致性、准确性。对发现的原始记录缺失、计算过程错误,部分数据来源不明等问题及时约谈反馈要求整改。
及时出具证书助企业索赔
黄岛检验检疫局建立了电话、微信及邮件联系,及时通报货物异常情况和短重信息,对出现严重短重的快速出具重量证书助企业索赔。
同时,提醒收货人注意经常发生短重的“问题”船舶、货种、装货港口、贸易商和国外检验鉴定机构,并慎重选择贸易伙伴,在对外签订贸易合同、租船、保险协议时注意规避风险,争取全部以卸货港出具的鉴定结果结算。2017年,上报质检总局短重索赔成功案例51个,占全省52.6%,累计索赔金额845.8万美元,居全国系统首位。
滕以庆 安正国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