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河管区地处青岛西海岸新区与潍坊诸城市交界地带,是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西北门户,也是西汉祝兹侯国和古胶州八景之一“胶河澄月”的所在地,农业产业优势明显,先后荣获“省级文明镇”、“全国十大蔬菜品牌乡镇”、“最具活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新的一年,胶河管区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工委(区委)确定的“一条主线、五个率先、七大实效”工作部署,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美食小镇”定位,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秀美胶河。
记者:产业兴则乡村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胶河管区将如何深挖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史新兰:我们通过发挥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订单农业,积极引进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沿胶河两岸高标准规划建设农业综合体,实施品牌战略做强做精特色农业等系列措施,着力推进蔬菜业、畜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努力促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把乡村振兴战略转化为具体实践。
目前我们的蔬菜产业集群、种苗产业集群、粮油产业集群和畜牧业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2017年总投资达8亿元的5个过亿元挂图作战项目顺利推进,其中两个已竣工投产。今年有10个投资过亿元的优质产业项目列入2018年区级重点项目储备,确保一季度实现项目挂图作战开门红。供销集团的蔬菜精深加工项目、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的净菜项目和隆铭牛业深加工项目、昱东佳果蔬冷链物流项目等几个农字号项目已完成注册,正在办理土地手续,计划2018年内开工建设,部分投产。产业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坚实地支撑税源,而且可以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农业品牌化方面,我们完成了“胶河大白菜”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及“塔桥全羊”集体标志商标的注册,其中“胶玉”牌胶河大白菜荣获2017年度全国十佳畅销蔬菜品牌。
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方面,胶河管区将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史新兰:胶河管区按照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始终秉承规划先行,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新区研究院联合成立了新区首家生态城镇研究中心,积极进行新区生态城镇发展的胶河探索和胶河创新,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秀美、充满活力的新胶河形象也日益展现在人们面前。
2017年11月,《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区规委会研究,镇域总体规划已初步完成专家评审。2018年,我们将在规划的指引下加快秀美胶河、美食小镇的建设步伐:一是争取城发集团支持,盘活驻地低效利用土地资源适时进行开发建设;二是争取黄发集团支持,加快推动柏乡汉博园、汉街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进度;三是持续推进胶河、鲁胶河治理工程,修复河流生态,提升胶河澄月公园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四是在打造好塔桥、柏乡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基础上,启动所有村庄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及产业培育工程,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32个村全部打造成美丽乡村。
记者:不久前,胶河管区联合旅游部门举办了“冬游西海岸暨首届胶河塔桥美食文化旅游节”,下一步我们如何更好地构建乡村旅游新格局?
史新兰:胶河管区将深入挖掘西汉祝兹侯国、古胶州八景“胶河澄月”文化资源及现代观光农业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加强美丽乡村生态建设,强化乡村治理,努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新模式。
2018年,我们将以节会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入发掘整合乡村人文、田园美食等旅游资源,进一步发挥“塔桥全羊”品牌的影响力,拓展乡村游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和能力。
记者:胶河管区始终坚持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新的一年,管区将出台哪些措施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史新兰:我们坚持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作为工作重点,教育、医疗、精准扶贫等民生保障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百姓,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7年还被授予“最具活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让群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等民生方面的投入,加快推进规划投资近亿元的中心小学迁建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在前期投资1000多万元的基础上对中心幼儿园进一步完善提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全面改善和提升贫困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启动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为老百姓生产生活提供便利……通过这些民生保障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幸福感。 张海铎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