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强有力的支撑。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将“创新”、“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动能转换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潜力之要,并强化“人才”、“制度”和“基础设施”保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由是观之,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推动传统产业迸发活力,动力是创新、改革和开放,落脚点则在人才、制度和基础设施上。
正所谓搭起舞台好唱戏,目前,新区这出新旧动能转换“大戏”渐入佳境。
培育壮大新动能,人才是第一动力。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做成一个产业,这是新区的“拿手好戏”,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应有之义。2017年,华裔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戴宏杰携团队加入新区院士团队。作为青岛市首个正式落地的“顶尖人才团队”入驻新区,戴宏杰团队将在新区建立聚集世界级专家的铝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及应用研发中心,形成本领域世界级学术高地。
目前,全区拥有各类人才约46.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5%,其中院士4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4人,“泰山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78人,博士、硕士、高级职称以上人才2.5万余人。
作为创新资源的聚集地,新区正紧锣密鼓地创建和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用“硬招”“实招”引领新区走向更有期待的未来。
破除积弊,吐故纳新。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创业办事“痛点”,新区持续推进行政服务效能改革,经过了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市场准入“多证合一”、规划“公告许可”、土地“一地多用”、施工“弹性许可”等多项改革历程。在提升行政服务效能的同时,新区不断推进投资促进平台的创新,实施招商体制改革,设立招商中心,进一步统筹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建立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投产的“三集中”机制,实施重点项目推进“挂图作战”制度,西海岸正逐渐成为创新创业、宜商宜业的新宝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关乎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在新区,一张四通八达、井然有序的大交通网络,正与经济发展共振同行。
青连铁路在新区设立综合枢纽站,青岛西站全面开工建设,青岛西至莱芜的高铁项目使新区搭上了新京沪大动脉,地铁13号线今年年底将实现通车,西海岸即将步入“高铁”和“轻轨”交织的新时代……西海岸脚下的路越来越宽。
新旧动能转换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崭新的起点上,新区将以奋进者的姿态披荆斩棘,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提升政府服务水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升级基础设施水平,为西海岸动能转换提质增效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提供强力支撑。(张静)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