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新华社通报了一项重大突破: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体细胞“克隆”出了两只小猴子。有人宣称这个突破并不重大,用的只是22年前“克隆羊”的技术,这是真的吗?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欧美科学界一直在努力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实现猴子的克隆,最终却无一成功。研究者介绍,克隆猴主要有三个难题:第一,细胞核不易识别,“去核”难度大;第二,卵细胞容易提前激活,导致克隆“程序”无法正常启动;第三,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发育效率低,绝大多数克隆胚胎都难以正常发育,往往胎死腹中。
体细胞克隆猴是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脑功能联结图谱与类脑智能研究”的支持下,依托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完全由中国科学院团队独立完成的国际重大突破。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诞生,突破了生命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研究中急需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制作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在较短时间内(一年)大量生产遗传背景一致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和疾病动物模型,必将极大促进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发展研究。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