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哥常年在外奔波不容易,大姐在家伺候老小也很累,你们夫妻十多年了,还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呢?”初见王海燕,她正在为辖区一对闹矛盾的夫妻进行调解。身着合体西装,长发高高束起,显得极为干练。15分钟后,闹别扭的夫妻俩虽还有情绪,却还是在王海燕的化解下,握手言和。
这就是王海燕的工作。“矛盾消防员”是她对自己本职工作的定位。从事司法工作多年来,王海燕凭借着一腔热血、一身正气“浇”灭了千家万户的矛盾之火。2017年,王海燕荣获新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人民调解用真情
身为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是王海燕的本职工作。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各个领域发生的矛盾,都属于王海燕的工作范围。从2015年底开始,坚持耐心、爱心、恒心,王海燕先后参与调解案件近300件。当被问及有何调解妙招时,王海燕说:“纵使有千条妙计,我只有一门绝招,就是用‘情’。”
2017年,辖区内的樊某与某物业公司经理于某发生了损害赔偿纠纷,在第一次调解失败后,王海燕和3名同事来到樊某家里。“刚开始的时候,他不理解我们的意图,以为我们是物业公司派去息事宁人的,态度非常恶劣,没说几句话,就把我们赶出了家门。”王海燕说。
王海燕非常理解气头上樊某的举动,在樊某家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待樊某平复情绪后又一次敲开了门。“这次我没有一开始就对他谈纠纷,我跟他详细地讲解了人民调解的工作制度,并站在他的立场为他分析纠纷。”王海燕的良苦用心得到了樊某理解,为其争取的3万元赔偿款也让樊某懊恼自己的所作所为,专门打电话向王海燕表示感谢。
当别人问为什么受了委屈还坚持调解,王海燕说:“为了辖区居民和谐,这点委屈真的不算什么,小纠纷不调解,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解,伤害的还是老百姓啊!”
做社矫人员的引路人
社区矫正工作是长江路司法所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江路司法所承担了全区近五分之一的社区服刑人员管理任务。社区服刑人员数量多、成分杂、监管难,王海燕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为女性服刑人员排忧解难,像家人朋友一样关心着社区矫正人员。
17岁的任某因为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在走访过程中,王海燕了解到任某因犯罪失学失业在家,在矫正过程中也发现了她有消极情绪。“每次开会的时候,我都会嘱咐她远离以前的生活圈,但是她向我透露了她的现状,没有工作,没有信心。”为了让任某积极接受改造,开启新的人生,王海燕主动联系了辖区内某美容美发学校,免费为任某提供美甲培训。
在王海燕的帮助下,目前,任某已经回到了山西原籍,并在老家经营了自己的美甲店,和家人过上了稳定、幸福的生活。“看到她们走上了正常的人生道路,我觉得这是我们所有工作人员的荣誉。”王海燕自豪地说。
军功章上有你一半
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干警,王海燕对待工作踏实勤奋,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生活中,作为一名军嫂,王海燕关心支持丈夫的事业,照顾老人和孩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好军嫂的精神。
王海燕的丈夫是一名航空兵,危险系数高,每次丈夫执行任务,不允许带手机,没有任何联系方式,留给家人的只有等待和牵挂。出发前王海燕总是对丈夫说:“放心吧,家里不用你牵挂,出任务注意安全。”但是她自己心里默默承受着这份担心,只有接到丈夫回来的电话,听到“我回来了”才能把心放下。
婆婆生病手术期间,丈夫接到外出任务,王海燕深知作为一名军人尽忠职守是第一位的,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王海燕毫无怨言地照顾婆婆,直到婆婆出院丈夫才回到家里……所有的这一切,王海燕都默默地坚持了下来,无怨无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丈夫撑起了半边天。
苗 壮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