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等答记者问

北京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转移

3月6日上午10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首场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张勇、副主任宁吉喆就“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何立峰表示,中国经济有活力、有潜力、有后劲,而且有非常大的韧劲。据不完全统计,迅速成长的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多人口,位居世界第一,为培育自己的市场创造了环境。

去年GDP增8.35万亿

记者提问:2017年,我国GDP增速超出预期,有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触底反弹。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仍然是6.5%左右,这和2017年的表述完全一样。有人提出,今年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出口都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许很难有去年那样大的增幅,您怎么看?

何立峰:2017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非常错综复杂严峻,“黑天鹅”事件也不断,“灰犀牛”事件也有。但年终算账的结果,我们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82.7万亿元人民币。按去年12月31日的汇率计算,相当于12.2多万亿美元,比美国还差7万多亿美元,但比排名第三的日本多7万多亿美元。我们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特别是增长幅度达到了6.9%,增量达到了8.35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人均GDP增量达到900美金左右。遥想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来到2000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美元,我们现在一年人均经济增长就达到了900美元,借用现在热播的纪录电影名字,就是《厉害了,我的国》!

我们回顾2017年的经济形势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一是平稳。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经济增长速度都是6.9%,非常平稳。

此外,去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非常之大,前所未有,但是波澜不惊,在结构调整上,新兴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8%,这就使第三产业在三产当中的比重达到51.6%。同时,其他的各项指标增长速度也都比较好,结构性调整有非常大的进展。

绿色发展去年也取得很大的进展。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7%,同时,其他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也是空前的,我们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山更清了,环境质量逐渐向好的方面稳步发展。

去年又超过了“两个一千万”,一个是城镇新增就业实现了1351万人,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过去五年当中最高的。另一个是,1289万贫困人口脱贫。这1289万贫困人口相对于过去来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实现在现行标准下脱贫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此,中国的经济有活力、有潜力、有后劲,而且有非常大的韧劲。

雄安新区不搞政策“洼地”

记者提问:能否透露一下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方面的更多信息,下一步还将重点搞好哪些方面的建设?另外有消息称,中英将合作共建雄安金融城,这是否属实,何时落地?

何立峰: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了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这标志着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去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发布了关于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从那时候到现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在稳步推进。同时,组织了12个在国内外属于顶尖的、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对雄安新区规划框架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打磨,几十次的修改,现在已经基本完成。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党中央最后审定的规划纲要,稳步扎实、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要把规划覆盖到整个新区,特别是近期把雄安新区的起步区、启动区的规划搞好,控制性详规要覆盖到每一个街区,甚至每一寸土地,久久为功,一步步来建设,这项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和河北方面抓紧组织编制指导雄安新区改革开放综合性文件,将汇聚相关的政策,体现中国现在深化改革的具体内涵,扩大开放的具体内涵。雄安新区不搞政策“洼地”,但是已经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施行的改革开放措施在雄安新区要积极施行和推进,扎实有效地推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同时还要谋划怎么打造形成“雄安质量”体系,我们现在也正在深度研究这个问题,包括规划建设、改革开放和今后落地的项目。

对符合规划要求、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抓紧组织实施,包括水路电气,还包括白洋淀的整治,白洋淀是“华北之肾”,360多平方公里,要清淤截污,构筑防洪堤坝,保持白洋淀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华北之肾”的功能等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重大项目将稳步推进。

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是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所以,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些北京非首都功能,我们将深入研究,逐项逐项对接落地,在这个过程中促进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至于中英雄安金融项目,据了解,双方有意向,相信雄安新区方面和英国方面有对接。对于有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合作合资项目,雄安新区是持欢迎态度的,国家有关部门也积极支持。

绝不因建房给搬迁户增负

记者提问: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问题,我们发现有一些地方的群众不愿意搬或者是搬不起,甚至是搬出去又搬回来的现象。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下一步还要搬多少人?如何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何立峰: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的一块“硬骨头”。2015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2014年底,我们国家还有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7017万人,其中包括约1000万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央决定,对这部分贫困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易地扶贫搬迁。这些搬迁群众主要集中在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别是在“三区三州”,包括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地区,还有甘肃临夏州、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

住房安全有保障不是按照比小康还要高的标准,而是按照脱贫的标准,满足搬迁群众基本住房需要,所以规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这是基本标准。用5年的时间对约1000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有关部门共筹集了将近6000亿元的资金,人均筹资标准差不多有6万元,其中,有约1000亿元是国家发改委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亿是专项建设基金,由中央财政对发债贴息90%;1000亿元是中央财政下达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还有国开行、农发行共同承担的约3500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央财政对贷款贴息90%。

一些地方在执行国家政策时确实存在走偏的问题,比如说扩大住房建设面积,增加群众自筹负担。这批搬迁群众本来就是生活最贫困的,我们要帮助他们脱贫,在政策执行方面就要严格地督促地方落实,绝不能因为建房子再给他们增加额外的债务负担。省负总责就是建立省级投融资主体,统一承接相关资金,建立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机制,组织各相关市县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具体实施方案,同时要督促市县抓好落实。市县抓落实就要做好搬迁群众组织动员工作,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保每一户要搬迁的对象都能够精准、能够落实。 据新华社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