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写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3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新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苦干实干、持之以恒,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实际行动写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

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区文广新局局长 徐玉洁

用更多的“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乡村文化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遵循。”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区文广新局局长徐玉洁表示,新区将按照总书记要求,用“文化+思想引领”“文化+群众活动”“文化+产业文明”“文化+乡村旅游”等更多的“文化+”,进一步激活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密码”,释放更多内生活力,助推乡村振兴。

“按照总书记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徐玉洁说。新区将继续挖掘收集整理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筑等,建立乡村记忆数据库,出版乡村记忆系列丛书,建设一批乡村记忆工程展示陈列馆,并通过乡村记忆工程的实施,传承乡村历史文化记忆,增强农民群众精神家园的归属感,为乡村振兴注入丰厚的文化内涵,推动乡村全面、可持续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徐玉洁表示,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在进一步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基础上,新区创新采用政府专职文化管理员与文化志愿者相结合的方式,破解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缺人管理、使用不到位的难题,形成村村有阵地、天天有活动的文化格局。“文化繁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活动是繁荣乡村文化的一个支点。”徐玉洁说,2017年,新区开展了小品进社区、十九大精神文艺宣讲进社区等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文化的热情,达到“身边人演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良好氛围。“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今年将进一步强化文化惠民,向市民推发西海岸文化惠民卡,引导乡村群众适当增加文化消费的比例,享受惠民价格体验文化消费,提升农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工委组织部副部长 宗武邦

夯实基层党组织助力农村“历久弥新”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群众当中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宗武邦表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最重要的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切实以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工委组织部连续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途径,在改善村貌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落实总书记的最新指示要求,我们今年将选派一支由优秀机关干部组成的乡村振兴工作队,打造有本事、有担当、有智慧的乡村振兴主力军,全力推动新区农村从‘焕然一新’向‘历久弥新’蜕变。”宗武邦介绍说,乡村振兴工作队既是脱贫攻坚的“智囊团”,为村庄整合镇村资源信息,谋划脱贫致富新路子,拓宽产业发展新渠道;又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强力胶”,通过夯实基层党组织,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整合企业和部门力量成立专家服务团,内外同步发力,为推动新区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新区工委农工办(区农发局)主任 李春荣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推动乡村生活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再度就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系统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必将极大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新区工委农工办(区农发局)主任李春荣表示,近年来,新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积极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

2017年,新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18.56亿元,增长3.98%,占全区GDP比重3.69%;实现农业增加值71.47亿元,同比增长3.93%;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07元,同比增长7.8%,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十四连快”。

李春荣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重点。新区将继续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农业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为载体,整建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牢固坚持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六汪镇党委书记 刘伟志

发展高端农业项目引领产业融合发展

“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倍受鼓舞。近年来,我们一直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奠定了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六汪镇党委书记刘伟志说。

近年来,六汪镇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直管区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打造了六汪镇万亩农业转型发展产业带和五大“花果林”产业集群,全镇累计引进现代农业项目68个,千亩以上园林项目10个。目前,六汪镇已流转土地近40000亩,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00多万元。刘伟志说:“现代农业项目的最大受益者是农民,除了土地租赁性收入外,全镇有3000多名农民在农业园区就近务工,每年可收益6000万元,这也实现了总书记所说的把产业发展落实到农民增收上。”

“总书记提出的产业融合发展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下一步,六汪镇要重点发展高端化、品牌化、智慧化农业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刘伟志说,六汪镇将以“科技、品牌、生态”为理念,围绕“一区二带三园四片”重点板块推进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六汪蓝调庄园项目已完成“方田人家”和“吉祥车友”汽车营地建设,瑞翰农业科技项目已经完成植物活性细胞液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海西田园体验中心也已建成了全国首家索膜温室水培大棚。刘伟志说,目前正在加紧推进总投资8000万元的吾彩宝实蓝莓深加工项目和总投资1亿元的青岛蓝莓研究院产业基地项目,加快以色列技术骆驼奶生产、O2O模式有机农场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新发展高端农业项目5000亩以上,推动六汪镇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全力实现乡村生活富裕。

琅琊镇副镇长 赵 敏

打造乡村文旅产业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新要求,这对我们开展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琅琊镇副镇长赵敏说,近年来,琅琊镇立足本镇实际,通过成立琅琊文化研究院,深入挖掘琅琊历史文化脉络,将琅琊文化的元素融入到产业、建筑当中,打造了“琅琊祭海”“舞动琅琊”“德耀琅琊”“活力琅琊”四大文化品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全镇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习总书记指出,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赵敏介绍,今年年初,琅琊镇举办了第56届“琅琊祭海”活动,保护传承了民俗文化,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通过实施村风文明工程,完善了村规民约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了文明乡风。“下一步,琅琊镇将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与城镇融合发展,并以琅琊茶园、小琅琊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依托,推进黄道山秀水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以采摘、登山、观光、度假为主的乡村民俗旅游新业态。同时,立足琅琊镇山、海、岛的自然旅游优势,以琅琊湾、李家湾、杨家湾、贡口湾等海岸线为重点,培植蓝色旅游新亮点,打造西海岸风情度假岛等民宿旅游品牌。依托丰富的海产品资源,筹建琅琊特色海产品批发集散中心,将琅琊品牌融入到海洋渔业中,积极引导全镇群众增收致富,全力打造乡村文旅产业新模式。”赵敏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