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父母的小院

老家院落大,八间房的场地,一半硬化,一半土面。硬化的一面晒粮,方便干净。土面的一半种菜,新鲜健康。边角撒粒扁豆,栽棵苦瓜,抑或栽些花卉,让绿色为院落增添生机。

春来时节,沿墙爬满的蔷薇密密匝匝,蔷薇有两棵,一棵小粉,一棵大红。小巧的粉朵一簇一簇,虽不艳丽却胜在繁华,覆盖在早春的绿叶之间,那抹暖意自然而然点缀在大红的色彩间,热烈而亲切。小小院落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夏有月季姹紫嫣红,冬有翠竹傲雪迎风,春来兰秀幽韵,秋迎金桂飘香。

今年五一回家,满墙绿叶,没有繁花。母亲说,今年天凉,开花还需要段时间。我隐隐有点失望,满以为这次回家肯定可以看见一墙蔷薇红满院的盛景呢。父亲笑呵呵一言不发。老爸今年八十了,要不是前年暑假摔倒右肋骨折,他的身体还会一直好下去。当时,我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赶回家里,看到已经苏醒的老爸坐在小院里,脸色苍白。平生第一次感觉强壮的老爸居然憔悴无助的像个孩子。印象里的老爸就是那种不知疲倦的人。脾气好,手艺精,还多才多艺。虽然没上过学,一手好瓦工活儿,还能侍弄好多的瓜果。小时候,家里人多地多,父母为了不耽误我的学业,很少让我参与农活。每年秋天,小院里里外外都是满满的粮食。小院尘土飞扬,一旦下雨,抢场的节奏能累断腰。那时候别说侍弄花草,吃饭喝水的工夫都得打紧。农家院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后来,慢慢地姊妹都长大成人,父母也慢慢老了。可是老爹舍不得那劳作了一生的田地,非要继续种下去。说服无解,就由了他的意。弟弟把一半院落硬化。一来地里活计基本实现机械化,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二则秋收时节齐上阵,既满足老人心愿,也借机回家重温农事。

近几年,随着新区的设立,农民摇身变市民,昔日的乡村进入了新的发展历程。道路硬化村村通不说,社区宜居规划,街道绿化美化,特色小镇建设打开了人们对美的认知。土地流转让世代捆绑在土地上的农民对新生活有了更多的解读和向往。

在小院里坐下来,喝着父亲泡好的绿茶,听父亲拉呱。父亲说,咱家的地也流转了,有家大公司要搞特色种植。有空的话你陪我一起去看看他们种些什么,怎么种的。对父亲的要求,我欣然同意。我明白,随着新区建设,父亲的理念新了,眼界宽了,他想走出小院去看外面的世界,目睹新的风景…… (区教育作协 赵守卫)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