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乡村振兴驻宝山镇工作队队长张金国——

担当新使命 适应新角色

已经稳定运营1年的胡家村“乡村惠民工厂”,8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项目正进行推广复制;投入2000余万的中德联合集团吕家村基地项目,流转土地377亩,园区基本建成;初步建成的沃林新西兰苹果基地项目、四季满园农业园区项目,以及进入招标阶段的大陡崖村蔬菜大棚项目、莲花玻璃棚项目……18日,记者见到乡村振兴驻宝山镇工作队队长张金国时,他对入驻宝山镇的诸多项目如数家珍。

自去年10月份入驻宝山镇以来,张金国及其带领的宝山工作队坚持为民情怀,为宝山镇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活力。

始于基础调研 制定一村一策

细数如今工作队的硕果累累,张金国直言过程并不轻松。“要振兴一方经济,首先要‘看清菜筐有啥好菜’。”张金国感慨道,工作队成员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进村走访,摸清家底。吕家村、荒庄村、柳家屯村、胡家村、大陡崖村、黑埠沟村……进驻前期,张金国天天跑,带领6名第一书记和4名专职指导员每天活跃在村里。“跟两委成员聊,跟村民谈,走访龙头企业,镇上和村里的干部群众对我们期望很大,我们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重担在身,张金国一刻不敢放松。

经过走访调研,张金国发现,宝山是农业大镇,近几年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宝山蓝莓、宝山苹果等品牌盛誉渐起,耕地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张金国告诉记者,对照每个村庄的不同情况,工作队仔细研讨,迅速形成了每个村的调研报告、二年工作计划、问题清单和措施清单,为乡村振兴一村一策打好基础。“每个村的优势不同,乡村振兴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不能照搬照抄,机械作业。”张金国说。

树立为民情怀 积极融入当地

工作队成员全部来自不同区直部门,对农村工作相对陌生,因此张金国坚持利用每周例会时间,带领全体队员等进行基层组织基本知识学习教育,以便让大家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知识。

“最首要的,是要树立起‘为民情怀’,时刻牢记忧民之忧,解民之难。”张金国对记者说。为提高队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大家进行工作交流和思想探讨成了他的每天必备环节,“通过交流,可以及时打消队员中走过场的消极思想,在队伍中树立起工作一分钟,干好60秒的意识。”

2018年9月,宝山镇下暴雨,正赶上张金国值班。深夜2点多,他与镇干部一起深入到黄山后村等村庄进行汛情排险。“思想上,必须始终把自己当作是宝山镇党政成员的一分子,才能使得工作队的工作与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更加合拍共振,才能更好服务于镇上的乡村振兴工作。”一直以来,张金国始终及时与帮扶单位、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进行对接汇报,争取各方面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进度。

在宝山镇荒庄村村后的空地上,一座崭新的“水房”映入记者眼帘,这是由区建筑工务局协调投资26万元新建的自来水净化项目,彻底改变了该村自来水杂质多、水质差的现状。“终于喝上健康放心的水了,花一块钱就可以打满一大桶水,我们乡下人也能享受城市人的待遇,这都是镇上乡村振兴工作队给大家带来的福利!”一位前来打水的村民高兴地说。

加强党建引领 提高基层素质

张金国常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这也成了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信条。

在张金国的组织下,工作队内部成立起临时党支部,要求所有队员协助各帮扶村庄进一步规范村党组织生活,要求所有队员协助各帮扶村庄进一步规范村党组织生活,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星级管理等活动。“截至目前,我们已新发展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25人,进一步优化了党员干部队伍。”在张金国看来,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才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本保障。

“您是镇上的副书记吗?能到村里来给我们讲党课实在是太好啦!”在一次讲党课活动之后,80多岁的小窝洛村老党员李友成激动地说道。原来,自2019年5月份开始,张金国便坚持到所帮扶的村庄开展讲党课活动,利用晚上时间,在给党员讲党课的同时,与党员、村民代表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队伍的先锋意识,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引进各类产业项目22个,计划投资总额达到13亿元,实现土地流转1629亩,有3个村集体实现增收10万元以上,其中总投资10.8亿元的全渠道中餐工业化项目列入2019年青岛市重点项目……担当新使命,适应新角色,在张金国的带领下,一支素质过硬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在宝山镇阔步前行。王 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