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我区出台开展就业调查指导、提供求职创业补贴、严禁就业歧视等政策

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路

8月9日,记者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年全市2019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10.6万人,其中我区应届毕业生预计1.6万人,占比约15%。面对庞大的求职大军,我区出台了开展就业调查指导、提供求职创业补贴、严禁就业歧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毕业生踏出校门保驾护航。

在学生们毕业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已通过在高校建立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站,准确掌握了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摸清了应届毕业生生源信息和求职意向,为大学生提供了政策咨询、岗位推荐、能力培训、精准帮扶等就业服务,将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延伸到校园里、学生中,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引入快车道。

“通过掌握的信息来看,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规划比较清晰,不再盲目追求编制,‘寻求多元发展’成了主流。其中,国企最受欢迎,自由职业位列其次。”区人社局人才中心副主任王磊告诉记者,通过对企业用工需求的调查,发现大量企业尤其是高新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有较大人才需求,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商务服务,工科类专业毕业生如海洋生物技术、医学、机械等相关专业的人员很抢手,甚至供不应求。

除此之外,今年我区构建起了覆盖高校、企业、社区和毕业生的信息共享网络,推出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了网上办事的覆盖面,打造出“掌上微就业”新模式,实现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同时,我区也在重点建设青岛黄海学院、青岛滨海学院两家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和西海岸壹号创新创业中心、国际大学创新联盟等创业创新平台,将更多人力资源服务融入基地孵化功能。据悉,大学生想要入驻创业孵化基地,需提交项目计划书,通过孵化基地评审委员会审核后可入驻,享受第1年100%、第2年50%、第3年30%的房租减免补贴。

此外,关于应届毕业生如何稳妥求职,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副队长赵庆利介绍说,虽然目前对各类就业歧视缺少有针对性的法律规范,但如果涉及就业应聘,还是可以在反就业歧视方面找到相关法条。比如,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第六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

张 静 李明奎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